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会议侧记

(2009-01-16 21:03:40)
标签:

杂谈

    这个月的10——11日,在西安办了一个关于“调查性报道:方法与责任”的研讨会,会后几天疯忙,今天有点空,把会议的一些情况补记一下。

 

   这是我和Flip的第四次合作了,Flip的机构由Internews改名为ICCD(国际传播中心),这两个名字我只知道是一回事,但二者之间还有什么不同,我也没搞太明白。但我们之间的合作,我总是很满意。我这个几乎不懂外语的人,和这样一个能讲10多种语言的外国人能在一起合作做些事情,想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多方对话,仍然是我们本次会议的追求。新闻学界中人,展江教授来了,展大侠声名远播,在业界也广为知晓,因为凡好学的新闻记者,都读过他翻译的书。复旦大学张志安博士来了,这位博士,是近年来学界兴起几名青年才俊,他对深度报道的关注和研究,在学界很有影响。他经常深入媒体一线做调研,学问自然与钻故纸堆者有所不同。另外,人大法学院的冯玉军教授也来了,这也是一位青年才俊,玉树临风,30多岁岁,在藏龙卧虎的人大法学院已经做到教授,学问可想而知。他是我的校友,还是我的老乡。ICCD聘他做法律顾问,Flip自然是眼光了得。

 

    2003年10大风云记者,这次有两位到会,一位是新华社的朱玉女士,揭露过龙胆泻肝丸”,一口京腔,讲话生动之极。另一位是江雪,《华商报》很温柔的女记者,我认识她近两年了,对她一直敬佩有加。

 

    南都周刊一些名记,以前只在网上看他们的报道,这次竟来了好几个,沈亚川石扉客),我从关注佘祥林冤案时关注他的报道,《一张照片引发的政治事故》,则是我今年在课堂上分析的范文。沈亚川先生最可贵之处是,他在人面前不拿大牌的架子,至少在我眼中,他已经够大牌了,但会议开始前他竟主动找我换名……庞皎明,我很佩服他的《南街村调查》,觉得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调查性报道。见了面,才发现是位瘦小清秀的男生。《时代周报》的王鹏是我的学生,他是第二次来我这里做主讲嘉宾了。他算来,也是从南都起家的,他一直尊称我为老师,但我知道我没在课堂上教会他什么东西。这小子在学校里上课总坐最后一排,只是没有现在胖。

 

    这次会,许多场面你来我往,尽管是君子之争,但也风生水起,大有可观。我和Flip一起想做的事情,只是想在西安为中国西北媒体与社会各界沟通对话搭一个平台。大家定期不定期聚聚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09新愿
后一篇:春节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