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商报》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2007-03-02 00:54:09)
今天的《华商报》报道新疆大风造成列车倾覆,除了新华社的通稿外,还登了一篇《亲历:西安乘客的惊魂之旅》。
 
报道署名是特约记者“卢兴江”,这位卢兴江,在《华商报》上发报道不少,我记得以前都是直接署本报记者的。现在变成特约记者,难道是离开《华商报》了吗?
 
这篇报道采访很扎实,流畅文字写出许多细节,文章最后两段这样写:
 
“6号床位上铺的中年妇女站起来后就跌跌撞撞去了别的车厢,那里有她的亲人,张荣说。自发的救援工作结束后,乘客们这才真正感到了寒冷。因为外衣已经被风刮得不知去向,床铺处于倒置状态,许多乘客开始寻找被子和床单,几个人裹在一起蹲在车厢的角落取暖。一些本来不认识的乘客也抱在了一起。“车厢里有些黑,有些冷,但因为灾难,人们感到了温暖!”张荣说。接到报警电话的政府官员、公安、武警,数小时后顶风赶到了现场,寒夜里,张荣看到了一双双陌生的救援之手。

  托克逊人民医院的病床上,贾晓亮和刘修峰互留了电话,两个家庭的小朋友成了朋友。在这场灾难中,两个小朋友还挽救了一位中年妇女的命,这是他们永远的记忆。”
 
挺感人的。
 
远在千里之外,又是突发事件,但《华商报》居然搞来一篇特写,这种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不能不叫人佩服。
 
但从报道看,强调“西安乘客”是有点刻意了。报道开头就写:
 
“刘修峰和张荣夫妇携带儿子冬冬,登上了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5807次列车。张荣的家在西安,一家三口春节探完亲后,当天上午赶到乌鲁木齐。早在一周前,乌鲁木齐的亲戚已经为他们买好了火车票。”
 
强调了张荣家在西安,让人读了反而有些糊涂,这一家三口春节在哪儿探得亲啊,是西安还是乌鲁木齐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