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在大陆真的算很成功,从凤凰卫视及资讯台那些主持人在大陆受到明星般追捧就不难看出。而且关键最靠谱的是,人家现在很赚钱。有人说香港没有人要看凤凰,其实人家刘长乐也没有想着让香港人民看,要不然你看人家做“社会能见度”节目里讨论三门峡问题,香港人有几个知道三门峡在哪里啊。如果刘老板真要想着香港观众,那节目肯定就不会这个做法。
《凤凰周刊》在大陆也低调中渐成气候。我家附近的几个报摊,都进《凤凰周刊》。虽然每本十元,售价不菲,但卖得好像还不坏。电视节目在大陆落地,其实凤凰不是独一份,但境外平面媒体在大陆出版发行,并在各大城市建记者站,凤凰真是唯一一家。
从电视到杂志,凤凰在大陆做到了让百姓喜欢,让官方接受。它靠的是什么?
我觉得核心一点,这只凤凰总在用一种"含情脉脉的他者眼光"看大陆。
正因为是“他者眼光”,凤凰让大陆的百姓觉得新鲜、好奇,因为它含情脉脉,它不会惹怒官方。
凤凰会碰撞一些敏感选题,但它会技巧地把立场偏向于官方立场,比如关于“国家大剧院争议”的报道,它的资讯足够充分,但看完你会明白,它倾向于让人们知道,认同并选择安德鲁的方案,才是明智的。
这种“含情脉脉的他者眼光”,真的很精致,很讨巧。刘长乐大一号的脑袋里,真有大智慧,他是体制内走出来的资本家,他是政治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