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国最早的仿西洋铸制银币“大明弘治年纹银一两”银元

(2020-10-26 19:30:51)

这枚明代“大明弘治年纹银一两”银元(见图),直径约48mm,边缘厚度约2.0 mm,中间厚度为2.5mm,重量为31.53g。面文中间为楷书直读“大明弘治年”,两侧分别为“纹银”、“一两”。背文为一硕大的篆书“寿”字。

我国最早的仿西洋铸制银币“大明弘治年纹银一两”银元

我国最早的仿西洋铸制银币“大明弘治年纹银一两”银元

我国最早的仿西洋铸制银币“大明弘治年纹银一两”银元

我国最早的仿西洋铸制银币“大明弘治年纹银一两”银元

我国最早的仿西洋铸制银币“大明弘治年纹银一两”银元

钱币币文真、篆两体规整大度,端庄娟秀。“弘治”二字与弘治十六年(1503年)所铸“弘治通宝”小平钱中的一个版别书体甚为相似,颇具明代书体特点。

此品被深褐色黑古漆包浆全包,陈旧老道,是数百年岁月的留痕;字口边缘和钱币正反两面圆润光滑,立面深峻,磨损自然。钱币无外缘,光轮边。边轮上有明显的修边痕迹,证明此币还是传统工艺铸造而成。钱风朴实无华,无任何纹饰。这是一枚最早使用“纹银”字样的银元。

  明代一斤等于585.769克,一两应为现在的36.1克,此币的重量应为八钱六分二厘,所以面文上的“纹银一两”是记值,并非记重,即它可以按纹银一两的面值在市场流通。

古代的银子分为足银和纹银两大类。足银指含银量千分数不小于990的称足银。纹银指含银量千分数不小于925的称纹银,也称“925银”。“纹银”通常是用92.5%银加入7.5%铜混合成。由于掺入了铜,其制成品在打磨后的光泽,比足银更加耀眼明亮。

在明代,“纹银”是表示品质优良的好银子,但无具体的标准。直到清代才把纹银的法定标准规定为含银量93.5347%。

  此币在2000年版宋志强编的《中国古钱币库》中有拓本;在华光普1998年《中国花钱目录》中,也有一个拓本,但外径较小,在4.5厘米左右,有边廓,钱文相同,系两种版别。

此品从形制看,显然是受西洋银元的影响而仿制的。这种仿西洋铸制银元也可称为银饼。

我国最早的银饼是大清道光年间,福建“漳州军饷银饼”、“台湾寿星银饼”,咸丰年间有王永盛银饼。这枚“大明弘治年纹银一两”寿字银饼比上述银饼早了三百多年。所以,可以毫不含糊地说,这是我国一枚最早的仿西洋铸制银元。

  大明弘治纹银一两寿字银币开创了我国仿西洋银元的先河,在我国银元史上应占一席重要的位置。纹银在推动当时的社会进步、改善经济结构、促进民生发展及国际商品贸易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知何故,至今未查见有泉著论及此币。仅有一拓图可见此币的珍稀。

我国最早的仿西洋铸制银币“大明弘治年纹银一两”银元

2020年10月26日撰稿于成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