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宝桂局前身为广西省局,成立于1667年康熙6年,系清代广西省的铸钱局。1722年康熙61年改称宝桂局。止到1854年咸丰4年关闭,前后历时180多年,但实际有效开铸时间约150年,以宝桂局名义铸钱大约有130年左右。咸丰宝桂局铸大钱时间较短。
咸丰年间,清廷谕令各地政府开铸大钱。 1853年11月22日,广西巡抚劳崇光奏称:“宝桂局现存铜斤及黑白铅斤,此时开炉尚敷鼓铸;由藩库存储减平项下借动银四万两,作为鼓铸之本。”并且拟定搭用方法,公款支付,一律酌量搭给大钱,不准支银。凡得大钱者,准其按成交粮纳税。
一从材质看,是品材质为精选精炼之优质黄铜,且铜质细密。因币缘面上有多处刀刻凹陷缺口,认为是人工携刻有意而成(原因不祥。是为样钱留做标识还是另有它意?),疑似一枚雕母样币。据史料记载,清母钱一般用铜均在四炼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六、七炼。此泉无论从取材还是铸铜的精炼程度均显露这一特征。
二从工艺上看,是品钱体规整,铸工精美。该品是由雕刻师精打细磨,多次修模,多次加工的产物。其钱文书写携刻钢劲有力,字口深峻,笔划清晰;
三从尺寸上看,该钱币直径,厚度,重量均超过行用钱。
四从藏品绣色和存世量看,藏品存世珍罕,如是雕母钱就更加稀罕。
此品油浸装包浆老道,浓郁,自然天成,生成的皮壳与原铸铜材已成一体,有水银沁溢出。
咸丰宝桂局当五十行用钱铸造期甚短,存世量本身就不多,何况雕母。在马定祥先生编著的《咸丰泉汇》中收录了9枚咸丰宝桂局当五十,是收录宝桂局当五十较多的专著,但未见有疑似雕母钱的身影,是不是说明此币的珍贵和罕稀!而且,这种面貌的藏品,绝不可能还有存世完全相同的第二枚!
2020年6月10号撰稿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