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礼逊

(2009-02-07 13:07:43)
标签:

杂谈

马礼逊--

马礼逊

 

 
馬禮遜在辦公中
 

1782年1月5日,马礼逊出生于大不列颠岛北部的小镇莫佩思的一个贫雇农家里,在他之前已有七个兄姐,他排行最小,家境极为贫困。后来,他父亲把全家搬到纽开斯尔谋生,专以制鞋坯为业,一家老小全都参加劳动,过着下层社会的穷困生活,经常缺衣缺食,但马礼逊却勤奋读书,从小就学会拉丁文、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独立生活能力很强。他父亲是家乡长老会的长老,信仰虔诚,受其影响,马礼逊先后就学于霍克斯顿学校(Hoxton Academy)和戈斯波特传教士学院(Gosport Missionary Academy),除攻读神学课程外,还学习天文、医学和初等汉语,并听取了传教士在非洲和印度等地传教经验的介绍。

  1798年,马礼逊加入长老会(Presbyterian Church)。1804年5月,他向伦敦传教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报名,要求接收他为传教士。伦敦传教会同意了他的申请,命他再接受两年更为严格的训练,然后派往中国开辟新的传教区,作为英国殖民主义者派赴中国的第一个传教士。1807年1月8日,马礼逊在伦敦教堂被封立为牧师。同年1月20日,伦敦传教会专为马礼逊举行了欢送大会,在会上宣读了给马礼逊的《书面指示》和《告诫书》。

  1807年1月31日,马礼逊在伦敦登上“雷米顿兹号”货船取道美国前往中国。当时他是二十五岁的青年,未婚,独自一人首途赴华。马礼逊于同年4月20日到达美国纽约,受到美国基督教界人士的接待,国务卿对马礼逊志愿代表新教前往中国开教表示支持,并亲笔写了一封信交他带给广州美国商馆的卡林顿,命在马礼逊到达广州后给予一切方便。于是马礼逊在1807年5月12日搭乘美国货船“三叉戟号”,从纽约启程,经爪哇、澳门,经过近四个月的海上颠簸,于同年9月8日到达广州。

  当时,马礼逊面临着两大困难:其一,清廷禁教令不准传教士进入内地;其二,华人不得信教,且不能教洋人习中文,违者处以极刑。除了来自清政府的限制,马礼逊在广州还受到东印度公司的敌视,他不敢暴露英国人的身份,只能冒充美国人,并在美国领事卡林顿的帮助下,才得以居留广州。同时,马礼逊也遭到罗马天主教主教的仇视和嫉妒,这使他的处境更为艰难。马礼逊在广州受到美国商人的接待,让他住进美国商馆,掩护其身份,供给他食宿,并代他聘请一个中文老师,使其安顿下来。1809年2月,马礼逊接受东印度公司的聘请,担任其译员,时间长达25年。。接受这份工作的原因是既可安全地居留该地,有助于学习中文,所得薪酬又可减轻差会的财务负担,或许还能改变东印度公司敌视宣教工作的态度。

  1810年,马礼逊开刻由他修订的中文《使徒行传》,1814年完成《新约》的新译本。1819年,他与传教士米怜共同翻译完成《旧约全书》,取名为《神天圣书》,于1823年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出版,把《新旧约全书》完整地介绍到中国。

工作方式----广传福音

1812馬禮遜就開始編《中文文法》,又名《中文法程》。因為他深知無法自由傳道,但是如果西方傳教士要來中國一定要學好中文。

在秘密刊印傳教書籍時,馬禮遜結識了一批為其服務的刻印工人,1814年9月9時,廣東省香山縣人蔡科(二十世紀一份不太可靠的文獻指其名為蔡高,有誤)接受馬禮遜替他受洗,他是第一位中國更正教的信徒[1]

1818年在马六甲創辦英华书院,兼活字版印刷所。

1823年12月更正教信徒梁发被馬禮遜按立為中國第一個更正教的牧師[2]。他協助馬禮遜做印刷工作。梁發在1832年用中文寫了一本《勸世良言》。這本《勸世良言》就是日後太平天國開國者洪秀全的思想根據。

1823年馬禮遜出版了一部重要的漢英對照字典:《華英字典》。當時大部分的歐洲人都懂英文,因此懂英文的傳教士就可以根據這部字典來學習中文或從事翻譯工作。所以《華英字典》和基要真理的小冊,是馬禮遜的重要貢獻。在這項奠基性的工作中他得到梁發和其他一兩位中國助手的幫助。

翻译圣经

1810年他來中國才三年,就已開始翻譯《使徒行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

馬禮遜在1813年將《新約》(《耶穌基利士督我主救者新遺詔書》)全部翻譯完畢,並在廣州秘密出版。

1819年完成《舊約》的翻譯,在馬六甲出版。

到1823年,新舊約聖經合併出版,名為《神天聖書》。(在年前的慶祝馬禮遜來華活動中,香港曾出版其影印版)馬禮遜所翻譯的中文聖經是第一本中文聖經,在此之後還有麥都思翻譯的中文聖經(1843年),但馬禮遜的翻譯本因為時間最早和翻譯嚴謹、貼切,所以他這部中文聖經後來被大部分人使用。

 

出版雜誌

1815年8月15日,在馬六甲出版了第一份中文民間報紙:《察世俗每月統記傳》(Chinese Monthly Magazine}。這本雜誌介紹西方科學、律法和一些新知識,也講述到教義和聖經的。他介紹一些新資料,讓中國人對西方文化有些了解,同時也對聖經的教義有些了解。

在馬六甲英華書院附設了一個活字版鉛字印刷的印刷廠。這是戴德生的岳父戴爾(Dyer)創建的活字版的華文鉛字,可以大量印刷聖經和傳教雜誌。

辦學堂

1818年馬禮遜在馬六甲創辦英華書院,教育華人青年及兒童,及栽培後進的來華傳教士,是華人的第一所洋學堂。後來英華書院搬到香港,造就許多香港的基督教人才。

1828年,梁發跟古天青在廣東的高明縣也設了第一所基督徒的私塾,也就是給小孩子讀書的學校。這是初期的新式學堂,除了教文學、文化外,也教聖經,介紹西方的科學、地理知識以及英文。

長眠中國

去世前被任命為英國第一任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的秘書兼翻譯。 1834年8月1日,在廣州去世,埋葬于澳门基督教墳場。

台中馬禮遜美國學校

位於台灣台中市水湳的馬禮遜美國學校,即是以馬禮遜為校名,以誌紀念。

 

马礼逊 马礼逊  参考书籍

 

马礼逊

 

马礼逊

 

反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罗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戴德生
后一篇:节日探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