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万方:从空镜子到实镜子 你的爱是强迫的吗
顶着滚烫的大太阳,皮肤被烤得很痛。
在凉爽的房间,看电视剧《爱的方式》片花,身体是舒适的,心却是焦躁的。
剧中王姬扮演的齐新,无论是母亲的黄昏恋,还是小姑的婚姻,抑或是女儿的爱情,她都要干涉,稍有心烦还会把不快发泄到丈夫身上……忍无可忍的丈夫,决定和她离婚。20多分钟的片花里,冲刺在耳朵里的是没完没了的争吵、歇斯底里的发泄……
“孩子的婚姻谁做主?”“孩子的职业谁做主?”“老人的幸福谁做主?”“每天晚上吃什么谁做主?”“家里的遥控器谁做主?”“家里节假日的出游方式谁做主?”这些看似常见的家庭琐事,经常在我们身边出现。
我们经常对此不以为然,而这部戏的编剧万方说王姬扮演的齐新患有强迫症,她也首次将创作视角对准了这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性话题——强迫症。
之所以说心是焦躁的,是因为看完后,在场的每个人都能把剧中的情节与自己对上号。
“我经常锁好了家门或是车门,却还是不放心,一定要折回去。”一个朋友说。
“我也是啊,经常不放心门到底锁了没有……”我深有同感。
我们赶紧请教现场一位心理学博士,“难道我们都患了强迫症?”剧中的齐新就有这个“习惯”。
看我们紧张的样子,博士笑了:“这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仅是不放心,那并无大碍。但如果,已经确定锁了,还要反复查看,行动与心是矛盾的,那就是有问题的。”
为什么看似平常的事,却成了病了呢?而且这些“病兆”都是以爱出发的。
比如,我妈妈每天都给我打几个电话,每次都是千叮咛万嘱咐那几件事:别忘了吃早饭,别忘了带伞,钱包放好,晚上写稿子不要熬夜。
那天,在电话里听妈妈说完,我不耐烦的口气自己都听得出来。隔天上午,妈妈又打来电话,试探性地问:“你昨天上班是不是遇到不愉快的事了,是不是跟同事生气了?”妈妈也许感觉到了我昨天不好的态度。
我直接答:“妈,放心,我挺好的。我不耐烦是因为你的那些话都说了无数遍了。”放下电话,我有些愧疚对妈妈的态度,她绝对是关心我的。可是……
终于明白,这就是所谓的“强迫症”。
而这样的强迫也时不时地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你对别人也有许多“叮嘱”、“要求”、“不放心”和“确定吗?”。
推而广之,到社会上,老师希望学生品学兼优,家长希望孩子多才多艺、女人希望老公事业有成、男人希望老婆贤惠体贴……大多数的人都是在没有意识到“强迫”的同时做了“强迫”的事。
就连编剧万方老师也在反思:“在家里,我总觉得自己比较能耐,是主心骨,强势在所难免。当年,儿子考大学时,我坚决反对他考北京电影学院,后来他是偷偷报的。现在很庆幸他没有屈服于我的压力,不然我会失去一个好同行,现在我们经常一起讨论剧集。”
万方几年前写的一个戏《空镜子》,因为真实反映了生活,播出后好评如潮。这次《爱的方式》可谓是面“实镜子”,她认为强迫症在生活、婚姻当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小细节上,几乎每个人都有这种病态、都有这样的倾向,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改造别人,性格强的人会施加更大压力给对方,这样只会越走越糟。她觉得人与人相处一定要互动找平衡,当一方强势时,另一方要帮助他刹车。”
万方的父亲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父亲对她最大的影响就对生活和写作的一种真诚态度,所以她的创作灵感一直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的“强迫现象”已屡屡冲击着她的视线。
这也越发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以前荧屏上曾表现过“家庭暴力”、“抑郁症”、“性骚扰”等社会道德“疾病”。但大部分人觉得这些仅是“个例”与己无关,关注程度不够。而随着《爱的方式》的播出,我们会发现,强迫症就在你我身边,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最近两年,大家对身体的健康比较关注,各种养生的书籍比如《从头到脚说健康》、《不生病的智慧》等非常畅销。希望,大家关注生理养生的同时,也万万不能放松心理的“养生”。
《爱的方式》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