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式学习,我们开始启航了--工读学校放牛班体验教育引子结束

标签:
体验教育远征式学习工读学校放牛班教育 |
半小时过去了,我还在高空,不敢往下跳。当我鼓起勇气,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准备拿着飞索往下跳,可往下一看,我无论如何迈不开哪怕一小步。我闭着眼睛对炳煌说“不行不行,这一步我实在跨不出去。”炳煌又说了:“校长,其实人生会有很多这样的情景,你哪怕向前迈一小步都需要莫大的勇气。比如,你准备在学校做的ELS……”
http://s16/mw690/4838a7fdgd43c4d8338bf&690ELS?Expeditionary Learning Schools 远征式学习是这次体验式教育种子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的收获。随着炳煌老师的课程深入,我们种子老师对体验式教育的发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OB利用戶外冒险活动为媒介,来增进人的求生能力。后来美国人发现这种系統较不适合学校,学校是学校,戶外环境是戶外环境,外展教育即使很好,但较不适合学校。所以,1970年有一群OB指导员將戶外冒险活动改以游戏为媒介,將OB帶进学校,称为冒险教育专案(Project Adventure,简称 PA),之后,冒险教育范围从原本强调身体的冒险扩大涵括了心理的冒险,也就是说,玩游戏也能体验戶外冒险活动一样的冒险。后來,为什么又有远征式学习(Expeditionary Learning,简称EL)的发展,因为游戏还是有其限制,不能老是玩游戏,游戏要怎么与学科相結合,它是有盲点的。因为这些游戏跟学科还是有一点距离,比如說社會科怎么用冒险教育,自然科怎么用冒险教育,数学科怎么用冒险教育,国文、英文怎么用冒险教育,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來要提出ELOB,因为他们有一个野心,其實所有的学科都可以用冒险教育,不只是在美国一开始就用到的体育,体育一般都是用打球來进行,可运用游戏來做团队建立(Team Building)。在美国教改120个改革教育计划中,ELOB就是其中一个由美国外展提出的远征式学习学校教改计划(Expeditionary Learning Schools Outward Bound,简称 ELS),他们发现教育是可以教能力的。炳煌为了让我们对远征式学习有更多了解,在最初的时候请美国ELS中心Jennifer老师给我们上了2天课。做了2天学生,我有几个感受1、原来学生也能成为课堂教学主人;2、什么才是真正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3、如果能让Jennifer老师用ELS的教学方式给我们更多的老师来上课,那可就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因为我们老师和我一样,从小到大都只接触过一种教学模式。
那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里老师是不会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的,但老师会引导你去体验、去探索、去思考。而我们的现在的教学模式更象是在教学生完成一幅数字油画。我们老师将一幅名画分割为成千上万个线条和数字符号,让学生只要在标有号码的填色区内填上相应标有号码的颜料,就可以完成一幅名画。在这种教育模式里老师认为教学的核心是提适当问题,相信当老师说的越少时,学生学的越多。在这种教学模式里学生的学习可能是从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开始,在探索的同时把牵涉到各个学科的知识融入进来学习。
而我决心将来有必要在我所在的工读学校可以尝试ELS远征式学习,还有以下几点考虑。第一,ELS远征式学习在20年前是从美国最差的学校起步的,学生来源最底层的社区,普遍厌学。这点和我们学校比较类似。第二、从我们一个以 400多分考进中专不到一个月就退学的学生引发我们的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对我们学生重要的并值得学习的?我们老师教育到底是为了谁?第三、我从不认为远征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有什么先进之处。尝试开展远征式学习,只不过在践行二期课改精神,但可以帮助我们学校解决二期课改的一个难题:探究性课程实施。第四,远征式学习可能成为信息化时代,尤其是电子书包普及以后的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因为纸质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学必须是分学科的。而电子书包有不同于纸质媒体的特点,比如人机互动可以引导学习;人的记忆能力对学习的重要性开始降低;人的信息搜索和辨别能力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等。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很好奇:从外展训练、冒险教育发展而来的ELS 远征式学习怎么可能改变一所学校的整个教学模式的。
不过在一所学校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所面临的压力、主力甚至风险是难以预估的。这就是炳煌在我从16米高空跳下去时给我的体验和提醒。有时候要跨出去改变的一小步都是很艰难的。
正当我在上面摇摆不定时,就听到我们种子班一群女老师在下面唱起了歌谣:“乔在桥上摇啊摇,左摇摇,右摇摇,摇来摇去就是不下桥……”原来我们敬爱的德研室李主任看到我在上面下不来,一时诗性大发,当场写了这首歌谣,并组织老师现场吟唱,给我加油鼓劲。
我听了这歌谣,当时我就想跳下去,和她们激辩一番:我哪是不敢跳,我是在上面思考一些人生有意义的事嘛。我回头对炳煌说:“人生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我觉得ELS可能就是件有意义的事。”炳煌对我说:“你看到滑索尽头那盏灯光吗?你不用向下看,把那盏灯光当作你的目标就行了。”我盯着那盏灯光说:“为了ELS,我跳了……”
跳下去以后,不再有恐惧了,只有飞翔的快感!
将要离开台湾时,炳煌老师给了我一个大的纸袋。我打开一看,心里一阵感动,里面装的是炳煌给我们初一同学的回信。难能可贵的是,炳煌在百忙中亲笔给每位同学各写了一封回信,还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份礼物——标有OBT标志的阿姆斯特朗手圈。“校长,请回去以后告诉孩子们这手圈的涵义——永不放弃!”炳煌特地叮嘱了我。
回到学校之后,我和学生做了分享,让他们观看了我拍的台湾之行。在之后的班级分享讨论时,孩子们谈感受最深的有三个地方:1、炳煌老师在万里国中时邀请我们的孩子去台湾做“城市冒险”;2、在炳煌老师办公桌上看到了自己写的信;3、收到了炳煌老师的回信和礼物。孩子们讨论最激烈的是:我们能不能去台湾参加炳煌老师拓展课程。看得出他们都很想去,但那只是遥不可及的一个梦想。
我忽然意识到“去台湾参加炳煌老师拓展课程”是一个很好的ELS远征式学习主题。因为既然是学习上的远征,那主题应该符合几个条件:1、学生有较强烈的兴趣和意愿;2、具有不确定性;3、有较强的挑战性。
于是我和初一的班主任徐老师商议决定就把“去台湾参加炳煌老师拓展课程”作为初一远征学习的主题,尝试用ELS体验教育的方法开始探究课的教学。为点燃孩子们的热情,徐老师还在班级里提出了一个口号:“有梦想就会有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