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校长在台湾做高空绳索时的感悟--工读学校放牛班体验教育引子之八

标签:
体验教育城市冒险高空绳索校长感悟教育 |
“让我们工读学校放牛班的孩子能去台湾完成城市冒险这样的课程!”那是多伟大的梦想啊!我脑海里不断重复着炳煌老师说那段话的情景。
http://s7/mw690/4838a7fdgd3221979e1b6&690晚餐时,炳煌老师正好坐在我身旁,我试探着问炳煌:“您觉得我们工读学校的孩子真有可能来台湾参加您的课吗?”炳煌老师思考了片刻说:“校长,如果我们共同努力,我觉得完全有可能,不光是城市冒险,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在台湾完成溯溪、登山、海洋帆船等课程。”看来炳煌没把这当成梦想,而是有可能执行的计划。我身旁另一侧的鲁迅中学政教主任杨老师听闻这话,拍了拍我肩膀:“真有可能的话,将来我把儿子也送到工读学校就读。”我们都哈哈大笑。
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去台湾做城市冒险课程,台湾象万里国中的孩子能来大陆完成相同课程,让两岸的下一代通过这样的课程来相互了解理解、相互交流和融合,恐怕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幸事。
本次台湾体验课程最后一个让我们期待的课程项目就是高空绳索了。我们来到位于桃园县龙潭乡高原村渴望园区炳煌的大本营,我们参观了他的办公室,见到了他的父母,见识了18米的高空设施。从猫桥到两艘船,从巨人梯到闯五关,从攀岩墙到大摆荡。其中在参观炳煌的办公室时,实验中学吴校长忽然叫住了我:“你们初一的孩子写给炳煌老师的信寄到了,在炳煌的办公桌上。”记得炳煌来大陆给我们学校孩子上课后,我们孩子都挺有感触的,都想把自己的感想告诉炳煌老师。当时老师建议是不是以班级名义写一份信,然后每人签个名。结果被孩子们否决了,他们坚持要自己写。于是这些从没写过信的孩子开始写下了人生第一份书信。当信写完时,老师又建议是否请炳煌老师的上海办事处代为转交时,又被孩子们否决了。“不用,不用,我们直接寄到台湾。”初一孩子们的16份信就这样飞跃了海峡来到炳煌的办公桌上。
在炳煌老师给我们老师做的所有课程中,对我而言最有挑战的是高空绳索,因为我有点恐高。这天下午我们开始在台湾龙潭渴望基地做高空绳索时,我最热衷的是在地面上做确保安全工作。确保别人的安全,其实自己是最安全的。那天下午真叫漫长,在最后一项个人极限项目——高空飞索时,炳煌老师在上面负责安全和引导,我依然在地面担当第一确保。看着天渐渐地黑了,我心里还暗暗地窃喜:终于要结束了。忽然炳煌老师在上面问:“下面还有几个要上的?”我数了下在排队的老师,大声回答:“还有3个。”没想到炳煌马上回应我:“不对,还有4个,校长你还没有上呢。”这句话一下就把我原来已经看到曙光的心情直接打到了天黑。
那么多女老师都完成了高空飞索,我心里再害怕也要装成若无其事爬上高空。16米的高空,五层楼的高度,我一爬上去,就非常有勇气地和炳煌说:炳煌,我心里很害怕。然后我就死死地抱住柱子。炳煌看着我两条不断发抖的腿,边给我换保险装置边告诉我:“害怕是很正常的,每个人上了高空都会害怕。”我好不容易转过身,拉住滑索,但一往下看就觉得眩晕。我忙闭上眼睛,往后靠说:“不行不行,我不行。”这时炳煌在我耳边说:“校长,你有没有想过你学校的孩子有时也会和您现在一样面临恐惧和退缩?”听了这话,让我回想起炳煌给我们学校孩子做的三天体验式教育营队活动时的一幕幕……
那三天里我们学校老师感触最深的不是高空速降,不是感恩篝火晚会,而是学生用餐。最初的安排是师生在不同的餐厅用餐。由于学生不是分餐制,学校特地在用餐时给每个班级配备了2位值班教师负责管理,帮助学生分好饭菜,避免学生之间发生矛盾。结果第一餐结束后,炳煌给我提了个要求:能否从晚餐开始让老师和学生共同用餐。当时我认为炳煌这个提议是为了让种子班的老师能更多地接触学生。
http://s2/mw690/4838a7fdgd32242c35f31&690下午活动结束时,炳煌把所有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分成了10列,每一列4到5个学生。然后他让第一排的学生担任桌长,负责邀请老师到他们桌上用餐;第二排学生打饭公差;第三排学生是打汤公差;第四排学生是问候公差。安排好后,学生们就欢呼雀跃地来邀请老师。“老师您能到我们这一桌用餐吗?”“老师您还没被邀请吗?那请您到我们这一桌来吧,我们是第七桌。”转眼间,所有的老师都被学生抢光了。
到了晚饭时,各桌都有学生代表早早地在学生餐厅门口等候被邀请的老师。每一桌都是等所有人到齐后才开始用餐。学生负责打饭的打饭,打汤的打汤。师生们肩并肩围坐在圆桌前,一边用餐一边随意地相互交流。餐桌上听到最多的是“请”和“谢谢”。菜要比平时丰富和可口,但没有一个学生会站起身来夹菜。快要吃完时,做问候公差的学生会轻声地询问每一个人:“您吃饱了吗?”。
看到这些平日顽皮的学生,现在个个都好似一下长大了,我心中有种惊喜的感觉。这是让我们师生都难忘的晚餐。当我走出餐厅时,听到一位学生在说:今天我们就象一家人。这句话说出我们师生共同的感受。
事后我们老师进行了讨论:为什么我们孩子的表现会让我们惊讶,我们老师原来的担心都成杞人忧天。其实炳煌并没有象以往我们老师对有学生特意叮嘱或说一番道理,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分工。后来我们分析觉得炳煌给学生四个指令中第一个指令最关键:学生邀请老师。这个指令让学生一下子有种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革命热情和觉悟完全迸发了。(老师私语:不知道炳煌老师有没有学过毛泽东思想?)
以前看过一篇报道,说是中国老师到日本小学参访,日本小学生非常有礼貌地接待中国老师在学校用餐,让我们的老师感慨中日学生的差距。其实我们的孩子同样能做到,浦东基地晚餐就证明了。关键还是我们的教育观念上有差距。就以我为例,原来我更多的是考虑对学生的管理,每件事都想帮他们安排好,不要出差错。这恐怕是现在中国父母的通病。可炳煌让学生邀请老师用餐,学生马上就从被管理者变为餐桌的主人,意识的改变带来了行为的改变。没有人去对孩子说教什么用餐礼仪,但他们却都做得很好。
从那时起我开始理解在来的路上炳煌所说台湾中途学校存在的教育问题,这也是我们学校需要反思的。我们学校通过近30年努力,现在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当细致入微的学生管理体系,学生在学校的每时每刻都有具体的要求。我们老师也很为学生在校的行为规范感到骄傲。现在我们开始反思:我们对学生管理那么细致到底是帮了他还是害了他?当他离开我们学校之后,他是不是会无所适从?我们学校的许多规定是不是都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还是为了我们老师自己管理上的方便。所以今后我们要尝试:给学生一定自由空间和自主权,如何让他们学会遵守规则。可能在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后,他们还会给我们老师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