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学生跨出成长的一步--工读学校放牛班体验式课程故事之六

标签:
工读学校放牛班廖炳煌高空速降教育 |
现场实拍炳煌和初二学生
按照计划,今天初二学生要完成“高空速降”的课程。“高”和“速”,一听这俩字,就有些紧张,在我的印象中,这样的画面通常都是在特种兵训练或者是消防演习中会出现的,我们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吗?天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昨天就要下雨,却始终没有落下,可千万不要在这时候来凑热闹啊。想到出发前校长也曾有这样的担忧:高空速降时下雨了怎么办?炳煌老师给出的答复让人颇有些惊讶:只要不打雷,照样可以进行,而且更具挑战!看来对于我们学生的勇气和能力,炳煌老师可有着不低的期望啊。可是,毕竟这是有些危险性和难度的户外活动,万一真的风雨交加,我们大陆这些独生子女能否象台湾孩子一样面对挑战,究竟会知难而退呢?还是越挫越勇?
休息了一会,赶到活动场地,满地专业而又眼花缭乱的装备:安全头盔和主绳、安全带、主锁、8字环、静力绳、手套等,这些就是炳煌老师从台湾空运过来的全套的安全绳索设备,光主锁就因形状不同而被命名为梨形锁、D形锁、O型锁等各种名字。炳煌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解注意事项,助手Allen配合讲解做示范。第一确保、第二确保一直到第四确保,“准备攀登、确保完成...开始攀登”一系列响亮而有序的口号,让我完全放下心来。
“你们尽可能的尝试,尝试自己的极限。”炳煌老师叮嘱学生。极限,什么是极限?从数学概念上讲,是指无限趋近于一个固定的数值。那么人的能力是否有这样一个数值,这个数值有多少呢?恐怕很少有人能回答上来,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没有人天生英明神武,也没有天生聪明绝顶,能力都是在一点一滴的锻炼中积累、提高。在不知道自己的极限的前提下,只有不断的挑战自己,尝试自己能力以外的东西,才有可能有所突破,有所成长。就像炳煌老师常说的:“若想要安全无虞,去做你本来就会做的事;若想要真正成长,就要挑战你能力的极限,也就是暂时失去安全感。所以......当你不能确定你在做什么时,最起码要知道,你正在成长。”阴霾的天空下,十米的高台似乎不再遥远,似乎跨出这一步便离我们的“极限”更进一步。
速降使用的是坐式安全带,两腿伸入腿带,系在大腿根部,腰带环腰后系紧:“注意,看到这个红色的标志代表你离死亡不远了...”一听这话,顿时紧张了起来,赶紧凑上去看个仔细,究竟是什么标志,那么可怕。原来为了防止带子中途滑开,扣好的带子一定要反扣过来穿过环扣,盖住扣上的红色标记。炳煌老师这记“惊悚”的提醒可真有效,学生们听的更认真了。一转眼,学生们已经摩拳擦掌、整装待发了,头戴安全头盔,腰间系着代表不同承重的不同颜色的安全带,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作为班级的“老大”,班主任陈老师身先士卒,一气呵成完成了整个速降过程。该学生们上场了,开始的扭扭捏捏、你推我让,变成了跃跃欲试。几位胆大的同学自告奋勇为大家打头阵。伴随着一阵阵掌声、叫好声,学生小全、小勇一个个顺利的完成了从一步一步攀登到速降的过程。这时轮到有“学校百度”之称的小东上场了,看着他微笑而又自信的表情,我们丝毫不为他担忧。依旧是攀登,炳煌老师在高台上为其换主锁和绳索,按照计划,此时,小东应该是站在跳台的边缘,慢慢将身体往后仰,左右手配合,将绳索往上送,为了避免离开跳台后撞到架子,身体一直往后仰直至头部低于膝盖再将脚放开。可是迟迟不见小东走到跳台的边缘,有些害怕似的抱住攀登上去的柱子不肯松手。
“小东,不要害怕,慢慢放下来...”
“小东,你不是号称自己很大胆的嘛...”
“没有关系,我们在下面接着你...”
所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小东的几次尝试都失败,或许挑战需要勇气,改变需要时间。
终于,只见他慢慢放下绳索,身体后仰后仰,直到放开绳索。我们知道,他终于跨出了他人生中关键的一步,虽然艰难,却颇有意义;虽然漫长,却能让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