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共同关注 |
其实,这都是大约十年前的事了,由于大家都忙,加之差距的日益加大。庄易飞慢慢地在我们的生活圈子中消失了,偶尔与同学聊天提及庄易飞时候。也都猜想庄易飞现在一定会如何如何了。感叹的同时,也会从心底生出几分羡慕。
就是刚才,晚饭后一个人出来遛弯。有一辆“普桑”在我后面跟了许久,突然一提速,将我圈在路边再也挪动不得。我正要发火,车窗玻璃摇下来一截,车里人朝我招手,仔细一看,竟是庄易飞。原来他也是饭后无事,出来兜风。
这就是穷人与富人的区别,一个徒步,一个驾车;一个叫遛弯,一个叫兜风。我有些自嘲地说。
你别骂人了,愚兄这些年算是惨到家了,说不定哪天就要到你们这些老同学府上讨饭吃了。
我看看车,再看看庄易飞的衣着与神情,不像在作伪。细问之下,才知道了一些大概。
原来,自从庄易飞成立了自己的顺发国际贸易公司后,业务开展得到有声有色,由于当时自己的实力不足,只能依附于一些大公司下面,为人家做一些中介业务——办免税指标、联系客户等。后来,实力稍大,开始自己从国外进汽车,由于需要资金太大,就想办法筹措资金。好在当时银行贷款还算容易,所以不到一年顺发公司的生意就做得很大了。然而就在这时,国家突然开始了宏观调控,国家停止签批免税车指标、银行也停止了放贷。所有做进口免税车业务的公司一下子全都陷入了绝境。庄易飞看着停了满满一院子的车,在风吹雨淋中慢慢地变得锈迹斑驳,他再也挺不住了,最后以极低的价格将这些车倒给了另一家的公司,收回的那点本钱在还清贷款之后就所剩无几了。
从此,庄易飞的事业陷入了低潮。由于缺少资金,做起事来难免缩手缩脚,他先后干过快餐配送、经营过办公用品,但最后全都干不下去了。从去年开始,顺发公司开始转行计算机业务。
庄易飞说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说: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转了一大圈,最后又重新回到了计算机领域。这才叫造化弄人呀!
谁都知道你在这方面才的天分,现在好了,你可以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了。我说。
已经离开十几年了,自己掌握的这点东西早就落伍多时,哪里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哪。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两年保税区那边免税车业务比当年更红火了,你怎么没重操旧业呢?我问。
庄易飞摇了摇头,说:当年如果再咬咬牙,一旦挺过了,也就不至于向现在这般狼狈了。如今离开多年,以我现有的实力,再想回去又谈何容易呀!
我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过了很久,庄易飞幽幽地说:从小时候,我对自己的能力就特别自信。这些年来,我做过事情真是太多了,几乎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我都可以算得上其中最优秀的,可这么多优秀的经历加起来,却等于零,你说这公平吗?
望着有些伤感的庄易飞,我不知该如何回答。
如果把一个人在事业上奋斗的过程比成登山的话,大至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其一是选择一些小山包,登到顶峰,享受一下征服者的胜利喜悦之后,回到平地,再重新开始对另一个小山头的冲击,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经常可以品尝到胜利的滋味。可当你有一天发现自己老了,再也爬不动了的时候,就只好躺在平地上等死了;其二是当你选定一座高峰之后,便开始低头攀登,其间由于山势陡峭,你可能会步履历蹒跚,甚至迭遭凶险,甚至一生也无法到达顶峰。但你每攀登一步,都会使自己又上了一层,最后自然可以拥有属于你的人生高度。
别忘记回信。
老生常谈
对于一个眼光过于活络的人来说,虽能及时地跳出困境,却也会在不停的跳跃中迷失了人生目标。
第二十三封来信眼光不能太活络
老同志:
您真利害,明明是自己停了一个多月没来信,却把责任推到了人家身上。
这一个多月我的确很忙,但也基本上适应了现在的工作,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勿念。
还是谈谈庄易飞吧。说实话,读完这封许久,我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更准确地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庄易飞这个人。他人聪明,也能干,而且在任何领域或每一个阶段都能干得很出色,用他的话说,他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几乎都可以算得上其中最优秀的,可这么多优秀的经历加起来,却等于零……是造化弄人,还是他自身的什么原因?在信中您没有明说,我想来想去,大概问题就是出在他这个人太聪明,眼光太活络了,所以每次都能及时地跳出困境。而眼光活络的另一面却是没有长远的眼光,或者叫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乱说一通,不知对也不对。
小爽
不时地停下来,检视一下自己所走的方向,是否偏离了人生的目标,不时地问一问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是否有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千万不要在琐碎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第二十三封回信放慢脚步走对路
小爽:
读着来信,突然发现我们的小爽真的成熟了,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了,对庄易飞的评价,寥寥数语却能击中要害,令我也是茅塞顿开:眼光活络的另一面却是没有长远的眼光,或者叫明确的人生目标。
几乎在所有关于成功学研究的书籍中,都将“明确的目标”列为成功的首要因素。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聊上一聊。
一、目标是什么?
目标是方向,是从现在所处的位置发射出的一条具有方向的射线。位于这条射线上的点就是目标值。方向是根本,没有了方向,目标值也就成了空中的楼阁。
人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一个人要为之毕生努力的方向。如果人生没有了方向,我们便成了没头的苍蝇,四处乱撞,四处碰壁。
既然目标对人生如此重要,多花费些心思去研究它也就十分必要了。确定人生目标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要根据每个人的性格能力等内在因素和所处环境特点及时代特征,在统筹考虑的基础上,找出一个最能发挥个人特长,最可能产生成果的领域,并以此作为终生努力的方向。
你所选定的人生目标应该是你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你可以实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多数情况下,它将与时髦、热门、令人羡慕等词汇无缘。而且你也不应指望自己的努力会得到立竿见影的回报。它将是你用一生的努力去追求的梦想。所以说你选择的这个领域不能过于狭窄,狭窄了就会缺乏足够的回旋余地,就容易钻进牛角尖。
你所选中的人生目标一定要与你的志趣爱好相一致。爱好不是工作,因为爱好可以将枯燥的工作变成趣味盎然的游戏。只有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才不会成为负担,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失败的打击。
你所选中的人生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而且生动。明确才容易识别,才不会误入歧途。“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似乎可以算是个很棒也很明确的人生目标了,但仅仅明确还不够,因为有时看似明确目标却很抽象。还要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设立一些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要可以测量。如“我要在40岁以前晋升特级老师”,“10年之内我要创编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从我所带的班里走出去的学生要……”等等。即使你的人生目标够明确具体了还不行,因为有时明确具体的目标却难免呆板,没有生机,无法激发起你足够的热情去为之奋斗下去,特别是在你面对失败的时候。所谓生动就是要为你的人生目标注入生命的活力。要设计出一些你实现人生目标时的生动场景和细节,这动人的场景或迷人的细节足以拨动你心底的那根温柔的琴弦,令你的身心为之颤动。
二、要不断的调整焦距
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还要找出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即你的出发点。在起点与目标之间的划上一条线,就是你今后要走的路。这段路一定会十分的漫长。在这样的漫漫长路上跋涉,很容易使人感到疲惫和迷茫。阻止你前进的不是道路上的荆棘和陷阱,而是来自你心底的疲惫和迷茫。所以还是将这段长路分成若干小段,并在每个小段上设立一个里程碑。里程碑要尽可能地醒目,使你远远地就能够望见。里程碑的密度也要适宜,即要有激励价值,又要现实可行,即所谓咬咬牙够得到。每次走到了一个里程碑前,都应该停下来喘口气,同时别忘了向自己的嘴里放进一块口香糖以示奖赏。停下来喘口气除了休整外,还要对自己所走过的这段路程进行一番回顾和小结,吃块口香糖即可以补充体能还可以鼓舞斗志,接下来就应该瞄准下一个里程碑奋力前行了。
在漫漫长路上彳亍前行真的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枯燥得可以令你浑浑睡去(在长途夜行的队伍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可以做到边走路边瞌睡的),所以就要经常地想办法为自己提提神----比如在心中为自己讲个故事之类。此时,最好的故事莫过于《羊皮卷》中“点金石”的故事。
有一个穷人从一本羊皮卷中发现了“点金石”的秘密。“点金石”不过是一块小石头,却能把普通的金属变成黄金。这块石头就混身在黑海岸边成千上万块与它一模一样的石头中间。它与普通石头的唯一区别在于:唯有这块石头摸在手里可以感到温暖,而其他普通的石头都是冷冰冰的。于是这个人不顾一切地赶到了黑海岸边,并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的寻宝行动。这个人非常聪明,他想,要是拾起来的是块普通的石头再扔到地下,下一次有可能还拾到同一块石头,甚至可能拾上几百遍呢!所以他拾一块石头,感觉一下,不热,然后就扔到了海里。接下来,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三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点金石”。可是,他还是机械地重复着自己的程序:拾一块石头----摸一摸(冰冷的)----扔到海里,再接着拾,如此继续。一天早上,他又一次拾起了一块石头----摸一摸(温暖的)----可是他还是一把给扔进了海里。因为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找一块“温暖”的石头,他只是依稀记得自己要不断地重复“拾----摸----扔”这样的程序,他已经把工作本身当作了工作的目的。
这个穷人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一般人都解释为一种惯性,或者叫习惯的力量。但我却更愿意相信他在程序上出了错。他在摸与扔两个环节中间缺少了“停下来想一想”这个环节。试想,如要这个穷人从一开始就将他的寻宝程序设计为:拾一块石头----摸一摸----停下来想一想----扔到海里。我相信他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那么,这个聪明的穷人为什么在设计他的寻宝程序时会缺省了这么关键的一个环节呢?当然不会是智力因素在作怪,而是这样一来,他的寻宝计划就会变得更加漫长!看起来,我们越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或关键的时候,我们越容易犯“欲速则不达”的错误!
停下来想一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调整焦距的过程,只有始终聚焦在的你的人生目标上,才不会在前行中迷失方向。
三、要学会策略性思考
说到这儿,不由使我又想起了另一个故事,关于两军对垒的故事----其实,在一些历史题材的电影或传统评书中,我们都遇到过类似的情节----在一个两峰夹峙的山谷中,两军相遇,于是展开了一场惨烈的贴身肉搏。闭上眼睛试想一下,此刻,你便是这混战队伍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如果你只知道全神贯注地对付眼前的这个对手,虽然由于你的全力应付而一时不致失手,却随时都可能被飞来的流箭所伤。如果你的视野开阔一些,那么,你在对敌的同时就可以用眼的余光留意随时可能会出现在身后的新的危险,而不致成为他人的刀下之鬼。如果你的视野再开阔些的话,你就可以在杀敌护已的同时,还能够随时留意身边战友的安危,必要时施以援手。即能奋力杀敌,又可回护战友,你大概要为自己的出色表现而喝彩了。先别忙喝彩,也别急于重新捉对厮杀,请你停一停,向后退,退到半山腰观看一下双方对阵的局势,你很可能会发现,我军的一处重要阵地已经被敌人冲开一个豁口,把守阵地的战友们虽仍在苦苦支撑,却已是岌岌可危。这个阵地一旦失守将使整个战斗陷于被动。如果此时你冲过去帮战友们重新杀退敌人夺回阵地,其作用就绝非多杀几个敌人所能比的了。如果你再向后退,退到山顶,敌我双方对阵的局势便可一览无余,你就可能很容易找出哪里是敌军的死穴,并一击而胜。
在这里,眼界成了胜负的关键,而眼界的宽窄又取决于你看问题所站的高度,而你看问题所站的高度又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在关键时刻停一停,以及是否善于策略性的思考。即所谓从树丛中往后退,进而见到整个森林。
不时地停下来,检视一下自己所走的方向,是否偏离了人生的目标,不时地问一问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是否有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千万不要在琐碎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小爽,你今后的人生之路还很长,希望你把握好人生的方向,也衷心地祝福你一路走好。
老生常谈
后记:寻找成功地图
——与一位网友的对话
成功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但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却各有偏好。有人视当官为成功,有人以发财为成功,也有人把出名作为成功……如果剔除每个人价值取向的差异,是否可以把成功定义为实现你的人生目标,并获得人们的认可。
实现你的人生目标,首先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否拥有人生目标的区别在于,有目标者的行为是以目标为取向的,无论怎样绕行,都是为了接近目标;没有目标的人则以方便易行为取向,随波逐流随遇而安。
拥有明确目标的人生,就像是一次拥有梦想的旅程。有梦想,有期望,自然就有快乐。没有明确目标的人生是茫然的,而茫然的结果必然是空虚和恐惧。
是否拥有人生目标的区别还在于,有目标的人在实现自己的目标(包括分目标)后就会产生成就感,因而他的人生总是快乐的;而没有目标的人却永远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就会永不满足。
仅仅拥有人生目标是不够的,还要规划出一条通向目标的最佳路径。虽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随便在任何一条路都可以走向成功。适合自己的路径不一定是距离最短的,也不见得是最宽阔平坦的,但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行动特点的,而且又不太拥挤的路径,有了这样的路线图,常常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目的地,也有了行动路线图,接下来就要行动了。
决定你的人生能够走多远的是你的行动能力。行动能力的大小通常取决于你的自身能量和借助外力的能力。
自身能力的获得靠的是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同行者学习,向行动本身学习。学习的方法包括观察、思考和总结。
借力的方法则更多地来自沟通与合作。重视每一个同行者,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赢得他们的友谊,获得他们的好感。把自己的利益拴挂在他人利益的后面。
人们更习惯于把自身能量称之为能力,把借力称之为关系。
那么,能力是你的立身之本,没有了它,你将寸步难行。而关系则是你的力量之源,失去了它,你将的一个孤独的行者,等待你的只能是凄风苦雨。
年轻的行者往往更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却常常求不得法,总是寻梦想着在轰轰烈烈的事业中锻炼成长,却忽视了在日常平凡而琐碎的小事中蓄积能量。
年轻的行者有时不太习惯“搞关系”,认为一旦如此便迷失了本真,使自己变得庸俗和市侩。其实,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你获取前进动力和幸福快乐的重要源泉。
我们在前行的路上,一旦遇上他人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首先想到的是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却总是忘了问自己,人家为什么会这样?人家为什么要理解你、支持你、配合你?人家在理解你、支持你、配合你的过程中他们自己的利益在哪里?
忽视了对方的利益,大概是我们容易受到伤害的最根本的原因吧。
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最佳的路径,有了强有力的行动能力和一群相互关爱的同行者,你说,我们离成功还会远吗?!
给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一场讲座
前些天,老同志所在的单位依照惯例举行了新招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入厂培训。老同志应邀为这些学生讲一堂公文知识的课程。
面对着台下近200张年轻的,甚至还略显稚嫩面目,自己突然感到了一种责任或使命感,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多为这些年轻人做点什么。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开场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根据人事部门的安排,我今天的任务是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公文方面的知识。办文作为机关工作的三个基本功之一,了解一些基本知识是很必要的。但客观的说,公文知识是一门非常专业的知识,而大家刚刚参加工作,短时间内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好在后面的二个半小时全都由我们大家来共同支配。所以我想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公文知识是讲的是详细一些,来是粗略一些。如果是粗略地讲的话,余下的时间还可以有二种选择,一是自由活动,二是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聊一些别的话题。
在这个培训班里,同学们大概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果宽松的“老师”,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绝大多数同学们一致高呼:“简单些!”只有少数几个女孩子要求讲得详细些。大概是担心老同志采纳了少数派的主张,有几名男生甚至大喊:举手表决!!
我们集团的大学生入厂培训历来是采取半军事化管理的,课程安排的也非常紧,甚至连晚上都安排了训练课目。今天好容易遇到了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又是一门不太重要的课程,自然是希望越简短越好了,而简短之后的时间自然是自由活动了。所以我笑着宣布:“根据大多数同学们的意见,我今天就把讲课的时间尽量压短一些,力争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而在这一个小时之内,我将尽我所能叫大家多了解和记住一些公文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我的讲解中也能够悟出一些公文之外的知识。当然,对于那几位渴望更多地了解公文知识的同学们,我随时愿意与你们交流,大家说这样好不好?
好!
讲课开始。大学生们懒懒的,有一嗒没一嗒地听着。但慢慢地,课堂上安静了,大家的眼睛开始盯着幕布不动了,有的开始打开笔记本记起录来。特别是当讲到诸如办文技巧等问题的时候,看得出大家真的从中感悟到了许多办文之外的东西,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57分钟,规定的公文知识讲完了。我说:公文知识的内容今天就讲到这儿,不知大家有什么问题或意见!(掌声)后面的时间,想征求大家的意见,是自由活动还是听我聊点别的话题?
再给我们讲点什么吧!这次大家回答的异口同声。——终于上钩了。
那好,我们休息5分钟,然后我跟大家聊聊《从今天开始规划你的成功之路》这个话题。当然,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由活动。
一阵欢呼,大家纷纷离座或斟水或去卫生间,有些小伙子也到门外去抽烟。而我则开始搜索以前用过的相关的课件。等我装好抬起头来时,想不到大家已经坐好了。见此,连卫生间也没顾得去,便再次宣布上课。
——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努力?能力+机遇?还是……
——要建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什么是明确的人生目标?如何建立人生目标?理想并不是人生目标……
——寻找你的最佳成功路线图
登临人生顶峰的三种路径及优劣分析;如何处理专业与兴趣的矛盾;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慎入行……
——态度决定一切
什么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心态最重要……
——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学习、实践、思考;如何学习,实践什么,怎样思考……
——让一切资源为我所用
借助外力你才能走得更远;如何借力;处世之道……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要想把这些问题都讲通讲透谈何容易,除了尽力提高语速和尽量简练语言外,老同志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这下可苦了这些听众了,大家时而伏案在奋笔记录,时而双睑低垂,以利于大脑的高速运转……
看到班主任老师已经站在门外等我们下课了,我只好草草地收场。
当我走下讲台的时候,下面是一阵经久不息有掌声,后排的一些男生甚至站了起来,一边掌握一边口中发出了欧——欧——的喝彩声。而我的眼睛也不由得湿润了……
这事已经过去一些日子了,但每每想起心底仍然难以平静。其实,并不是我讲得有多好,而是年轻人太需要这样的指导了。
对不起,刚刚看到你的贴子,叫你久等了。
说起来真的有些不公平,你刚刚参加工作,命运之神就给你这样一道难道。客观地说,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职场老手面对这样的局面也会颇感棘手的,更何况是刚刚参加工作只有三个月的你呢?
谢谢你对老同志的信任,将自己心中的苦恼说给我听。但说实话,你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本就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单凭着你的三言二语的介绍,就想叫我指点迷津,似有点强人所难。何况,你所说的情况只是你的一种“感觉”,而感觉通常是带有很强的主观臆测色彩的。
如果一切真得如你所说,我觉得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陷入领导斗争的旋涡。而事实上你已经陷入其中,而且完全是被卷入的,看起来一切都是身不由已。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你有一种怕得罪领导的心理,谁的话都得听,谁的命令都不敢违拗。而这两个领导的命令常常的相左的,你执行了一方的命令,势必会得罪另一方。最后的结果的两个领导对你都不满意。
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你越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你只是这个公司的员工,而不是某个领导的人(除非你与哪位领导有着割舍不断的特殊关系,如亲戚等),明确了这样的前提,你的行为就应该符合你们公司的组织行为规范。工作时首先要向你的直接上司负责。而你的直接上司再向你的分管领导负责。也就是说,当分管领导向你直接布置任务时,你可以委婉的问他你的直接上级知道不知道这件事,你的直接上对你要办的事是什么态度。看看你的分管领导怎样解释。如果他真的是故意越过了你的直接上司而向你布置工作,又不愿意在你面前公开与你的直接上司的矛盾的话,他以后可能会有所收敛。如果他就是公然与你的直接上司作对的话(这种可能性相对较小),你也可以顺便诉说一下这种作法给你带来的苦衷。
在接到你的分管领导的命令后,应该向你的直接上司如实汇报,都是你的领导,你无权拒绝分管领导安排的工作,但你同样应该体现出对直接上司的尊重。决不能在你的直接上司的心目中形成你是分管领导的人这样的印象。否则你就会被孤立起来的。
如果你的两位领导的人品尚好,你的作法和苦衷应该能够得到谅解的,否则,一切就很难说了。
以上说的只是通常情况下,在上级领导之间有矛盾的时候,下属的一些做法,具体到你的单位,不一定适用,仅共参考。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前一篇:经典管理法则-史密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