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天吃饭”是环境治理的悲哀
标签:
无绪先生环境霾杂谈 |
分类: 我思故我在 |
“靠天吃饭”是环境治理的悲哀
记得,佛山本地报端初现这“霾”字的时候,该是招商引资热潮倪端出现后不久的2000年左右,当时我随机问了身边的同事若干,多半人不知“霾”字的读音,不能较准确的知其意者也大致过半,不想千禧年后,此字频见于报端,其音其意,怕是妇孺皆知了。
眼下的这个季节,又是倒了少见雨水,灰霾连连的时候了。说它又是,是眼下的情形,极象08年冰灾前的情形。记得当时也大约从10月中旬起,极少雨水,灰霾尘嚣而起,连绵两月不绝。记得那时每日尽管早早上班,空气的能见范围也就百米以内,夕阳西照,几缕阳光以射线透照于室内,清晰可见尘埃活跃的密舞,光束极为圆润有形,眼不见也罢,一见突然警觉到醒着睡着、室内屋外,竟是呼吸着如此的空气,说它是毒气也不为过,且让人无从遁形,心情着实无尽的悲哀与沉重。
07年尾连月的灰霾之后,08年初,我们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冰灾。在受灾的同时,我们终究是痛快的呼吸到了清新凛冽的空气,真是痛并快乐着。
眼下的情形,又与那时相似?结果会是什么?谁最终能治理?
脑海中这个疑问才起。一则新闻让人既悲又愤。
悲的是,近日,省环保局与香港环保署共同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粤港珠三角区域空气监控网络监测结果报告。报告显示,佛山市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为3级,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省环保局和香港环保署在珠三角和香港两地共设置了16个监测子站,其中佛山有金桔咀和惠景城两个子站。监测的污染物指标分别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以及可吸入颗粒物4种。据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惠景城和金桔咀两个监测点二氧化硫总平均值分别为0.056毫克/立方米和0.048毫立/立方米,在16个监测子站中分列第1和第4位,但都没有超过0.06毫克/立方米的国家二级年均标准。,而且,二氧化氮的监测结果显示,惠景城的总平均值同样最高,为0.067毫克/立方米。而在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中,惠景城站的超标日数达到了41个,超标率接近三成,是所有监测点中最多的。这意味着,惠景城周边的空气质量,在粤港珠三角区域属“垫底”的位置,而我的居所,正在这个区域范围之内。
每到灰霾连天时,我总在想一个问题。作为地方的父母官,每天出门时,看着这连天的灰霾,想着几百万市民就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想想这个座城市中应该也是数以百万计的老人、儿童、甚至婴儿,就在分秒地呼吸着这样的空气,心中该会有何感受?还是百忙之中,无暇留意、无暇思考?那么,每天,给自己留哪怕是片刻的时间吧,让自己哪怕是片刻的感性,深情地投射一下身边的不远处,动情地冥想一下蓝天、绿树、碧水下,孩子的笑颜,该是多么的生动、真切、灿烂!
老天倒底还是为环保部门解了围,昨日,寒潮善解人意的莅临,还伴有大风劲刮一晚,今早,连日的灰霾一宿消散,我的手机恰好有两张照片,差不多在同一地点分别拍摄昨日下午(上图)和今早拍摄(下图)的图片,可清见二者之区别。
环境治理,仍然靠天吃饭。环保工作不以为悲哀,正是市民最大的悲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