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 |
朋友说很熟悉我的文章,而对首页上的照片感到很陌生。其实,肯定文如其人就够了,至于形式与内容是不是与预想不符又有什么呢?
忘记这个人的长相,记住这个人所做的事吧。虽然每天做着与别人差不多的事情,但心中拥有一方宁静淡泊的田园。
倘若心怀仁爱,那么就会得到仁爱。与相貌无关。
认为一切高远的理想都建立在朴素的起点上,何必拘于那些或激烈的、或张扬的或内敛的外在形式,只要保持内心的恭敬与辞让,保持温暖的传递与接受的氛围,也就行了。
这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那就珍惜一切美好的情感,“常想一二”快乐事,去抑制心底的不快,放大快乐的能量,把爱别人的意愿表达,还要加强了解别人的能力。
大多知识分子所要的,并不是物质生活的奢侈,而是心灵悠游上的奢侈。
心灵独立,是指把一切学习用于自我,让学到的东西为我所用,自信内心与外在形成融合并相互提升,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对你所做的超乎功利的事情充满自信坚定。
一个人不去抱怨老天的不公,就是意味着你硬生生地把很多可以宣泄出去的怨气、苛责压在了自己的心里,在错误和困难来临时,不再向别人推卸责任的同时,意味着给自己少了开脱的理由。建立明晰的价值信息,把社会给予的压力变成一种生命的反张力。
生活中也许你还会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或仍住在看似简陋的地方,但不必在意: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第一,是君子有天下使命,不管这个地方是奢华的还是简陋的,对你来说只是一个外在环境。第二,就是君子的内心有一种恒定的能量,可以使田园熠熠生辉,繁华似锦,你自己生命里的气场可以改变一个简陋的地方。
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作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
朋友,你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