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12日,元宵节,广州。
和同事吃完冷锅鱼,肚子里非常爽,晚风一吹,心情变得别提有多舒畅。
慢慢地、散步式地往回走。快到家的时候,发现隔壁小区的空地上黑压压坐满了人,再一看,广场上栽的两颗大树中间,挂上了电影屏幕——居然正在放露天电影《神话》!
初中毕业以后就再没看过露天电影。想当初在农村中学,每逢五四青年节的时候,晚餐可以免费吃到大盘的猪肉,吃完猪肉可以搬个小凳子到操场上看露天电影,买零食吃,打闹。由于学习非常紧张,这样的日子是一年当中最美好的一天。
广州居然也有露天电影看,广州真他妈像农村,我真他妈地喜欢这个农村。
火速回家,爬上七楼,抓上相机,记录下这个奇迹般的时刻。
在大城市里生活久了,心里经常长草,2006年的元宵节,枯掉的草重新发出了嫩芽。
盗版碟像大米一样普及的广州,看过《神话》的街坊十之有九,但大家抬个小板凳坐在一起的感觉,却是DVD永远都找不到的。
除了从黑压压的后脑勺之后看一下发廊里播放的港产剧,民工平时的文化生活基本上等于零。看露天电影过元宵节,可能是很多农民工到广州以来最好的一个节日。
美女是用来看的,金喜善同志的三下乡活动搞得不错。
保安同志不能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所以才有了这么高的凳子。
一个哑巴在广场附件卖塑料公仔,小女孩开心地买了几只气球。在农村,聋哑人士经常推着个单车在村子之间走动,靠卖一点给小孩儿玩的东西谋生。
此次的放映员。这个职业简单而辛苦,却在DVD泛滥的年代里赢得所有观影人的尊重。
电影放完,在倒带,孩子们在镜头前做各种手势,投影到屏幕上。这是每一个在现场的小朋友都喜欢做的事情,感觉电影就是他演的一样。
前一篇:《霍元甲》:男人的救世主是女人
后一篇:胡戈致陈凯歌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