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七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总决赛闭幕式上的致辞
(2013-11-04 13:31:43)
标签:
总决赛闭幕式价值观素质英语辩论教育 |
分类: 论点摘编 |
尊敬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够与在座的各位相聚在大兴。作为第十七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的主办方之一,我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向赛事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此项赛事的社会各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的鼎力支持下,英语辩论赛在全国高校中的品牌与影响力继续升温。今年,400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直接走进英语辩论的世界,经过层层选拔,涌现出了在座的百支精英辩论队,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充满智慧与激情的视听盛宴。在场的人都为辩手的精彩辩论深深感染。你们的朝气、自信、睿智、学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每个人七分钟的辩论,让我看到了这群出生于90后的年轻人身上闪烁的美好品质。面对聚焦时事并彰显人文关怀的辩题,你们以流畅的英语、国际的视野、独立的思考,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大学生在英语水平、思维能力、知识视野等各方面的提高,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英语教育充满希望的未来。
语言不只是工具,更是承载着人类生活的意义。如果当今世界有世界通用语言的话,那么英语就是这样的语言。精通了英语,你可以阅读世界最海量的前沿知识,你还可以与许许多多不同国籍的人讨论问题。近年来,无论是基础领域,还是高校教学,英语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也引起社会对于英语教育重要性的热议。其实,英语学习应该脱离了“分值”、“应试”等范畴,日渐回归其语言本质。掌握一门外语,更要理解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全球化的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这就要求国内人才必须在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意识和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英语是与世界交流、向世界表达的最有效载体之一。而传统的、应试性的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性、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思辨能力亟待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
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在国外教育有着较好的传统。《中庸》讲“为学”的五个层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对“思辨”深刻内涵的阐释。博闻好学、兼容并包是基础,敢于质疑、独立思考是内核,合理判断并能知行合一是根本。在思辨的力量下,英语辩论将英语学习从狭隘的纯语言工具视野里解放出来,打开了思维空间,激发批判性思考和创新精神。可以说,英语辩论赛事的举办具有非常现实而长远的意义。这个赛场是锻炼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最佳场所。它以点带面的推动英语辩论在全国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英语教育中长期缺乏的思辨精神也随之得到培养并日臻深入人心。我想这也是英语辩论赛事相较于传统英语教育,最突出的优势和特点。
作为中国教授外语语种最多、最全的外语类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复语型、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并长期关注中国英语教育和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事业的发展。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经过17年的磨练,经过对英语教育规律的不断探索、对议会制辩论赛制的吸收和推广、对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重视,已经成为促进高校综合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外语素质全面提高和当代英语教育改革的重要助力。北京外国语大学一直并将关注这项赛事的成长、发展,并且必定会继续全力支持此项赛事的开展。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第十七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已圆满落幕,再一次祝贺所有优秀的辩手!我们希望会有更多的高校和学生参与到这场外语盛宴中来;更多的青年大学生能够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立足天下,准确有力地传播和表达中国青年的声音。实际上,不是说中国话就是中国话语,用英语表达中国的理想和价值观就是中国话语,而且在国际场合使用英语更能向世界表达中国梦,表达中国话语,发出中国声音。我希望,这项英语辩论界的最高赛事能够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更广阔的成长契机,创新性地、有力量地为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改革、为实现青年人的家国梦想注入动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