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桥穿洞贵州行(4)

(2024-02-29 17:07:06)
标签:

旅游

情感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大小七孔

 

我们是在傍晚5:30时到达荔波县城的。晚饭后在酒店周围转了转,酒店的门前就是荔波的母亲河樟江。我们沿着樟江绮丽而行,欣赏沿江的夜景。

江水流去的方向,是我们明天上午要去的大小七孔风景区。

从荔波县城去往大小七孔也30公里路,旅游车把我们送到景区东门,然后乘坐景交车直达卧龙潭。在这里沿着水边前后左右地走,玩山玩水玩心情。水很清澈,树木茂盛,空气鲜活。到了这里才知道,在一些风光片里,和图册上看到的半圆形瀑布,竟然是人工的造作。在山溪上用凹进去的半圆形水泥拦水坝把溪水蓄成一个水潭,这就是卧龙潭了。水满则溢。潭水从拦水坝上满出,形成了一帘月芽儿形状的瀑布,瀑顶的潭水蓝如宝玉,四周的山林绿似翡翠,瀑布雪白飘丝,白绿蓝各色绘成了一幅冷色调的中国山水画。

一路走走停停,乘景交车打卡鸳鸯湖、石上森林等景点,溪谷、森林、蓝天、白云,这应该是我们在江南的溪流山谷间常见的风光景色,想不到在云贵高原上也见得到。

从石上森林开始,景色就美妙好看起来了,河滩变得开阔,水流在喀斯特地貌的乱石滩上,巨石横阵,河水跳跃,轰鸣作响,跌荡下泄,流成了68级跌水瀑布。走在两岸林荫间的游步道上,听河水声响,看连片瀑布,不用想就是壮观了。

    因为这声响,当地人就叫它作 “响水河”。不用说,这叫法还真是恰好。

在流水和瀑布间偶有水潭,有游鱼半浮空明,悠闲自在,历历可数。我的同伴是个吃货,看见这么多的野生鱼,食指大动。他竟然说,如果用渔网捞上一些,烧酱油豆,肯定大美。

听他这么一说,我的馋虫也被勾起来了。

左岸,右岸,右岸,左岸地步行了1600多米路,就看到了一座满身藤蔓青苔而小巧玲珑的七孔古石桥。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看的精华之所在。

荔波小七孔桥,名动古今,享誉中外,人们为了一睹它的芳姿,千里万里地赶赴。桥建于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距今近200年,结实耐用。

别看它小巧,长只有40米,宽不过2.2米,高也才5.5米,但它对于古代交通不发达时期的世人,那是挺重要的。若没有它,就成不了贵州去广西的古道,贵州人走广西,广西人到贵州,就要大费周折。响水河虽然不宽,但没有桥,两岸的人终是只能望河兴叹,或者坐船而渡,却终究没有桥来得方便。

我在桥上走了几个来回,脚下是碧绿的涵碧潭,水淹七个孔的每个半孔,两岸苍翠欲滴,水中有枯死的树和活着的树,向走过的游客招手致意,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在一侧的桥头,我看见一块嵌在乱石墙上的石碑,字迹已漫漶不清,仔细看去,有 “万古兴桥......”的字样,大概是《万古兴桥碑》吧。据说,这里原来还有一块《修碑》,记述的是修桥的事,已不见了踪影。

值得一提的是,小七孔景区的很多瀑布,不同于我以往见过的,有些特别,它们大都是散流在山坡的树草间,隐隐约约的,瀑布间有树木,树林间有瀑布。远远看去,好像一大匹摊在山坡上的青花布。翠谷瀑布这样,拉雅瀑布这样。

从小七孔出来,我们前往大七孔景区。景区名大七孔,我们并没有在大七孔桥逗留,在从大七孔桥上驶过的时候,导游也没有吱声。无意间,我回头看见一座比小七孔大的七孔桥,询问导游,他说那就是大七孔桥。心里想着,这就是旅游社和导游的不是了,既然路过了,应该停个几分钟,让游客下去看一下拍个照,而不应该不声不响地放过了大七孔桥。

大七孔桥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比小七孔桥稍晚,它横跨在打狗河上,长35米,高7米,宽4.5米,比小七孔桥高大,因此叫大七孔桥。

在大七孔景区,我们主要是游览打狗河峡谷。沿着开凿于岩壁半腰上的人工栈道,我们徐徐前行,不时地低头,以防撞到头顶上的山石。这里山高谷深,两岸壁立千仞,巉岩耸立。头顶是一道窄窄的蓝天,脚下是深切的河流,乱石堆叠,水流其间,涛声震耳。

河水向下流,我们往上行。十几分钟后,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高大的石门洞,60米,厚10多米,门宽20多米。打狗河水从洞中奔腾跃出,长年累月,在湍急的山水冲刷之下,石门轰然开出。

这是喀斯特地貌的奇观。当地人叫做天生桥,有好亊者赞誉为 “大自然神力所塑的东方凯旋门”。在我看来,称桥或者什么凯旋门似乎都有些牵强,恰当些应该叫 天生门”,或者是 “天生洞”。可惜的是,不知什么原因,在通往天生洞的栈道口,守着一个人,不让我们去洞那边游览。只有往回走了。

人们在游览了大小七孔景区后,总会对比它们的优劣。我则以为,很难说出双方的优劣,应该是各有千秋。用宋词作比喻的话,小七孔的风景是婉约派,那大七孔就属于豪放的一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