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4)
(2023-11-30 18:57:50)
标签:
旅游情感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早晨6:30时出发,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驰驱,到了宁安市的渤海镇。宁安市,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宁古塔,是古代渤海国的首府之地,也是满族的祖居地之一,又是清朝对犯罪官员的主要流放地。这里各种文化交融会合,诸如莺歌岭文化、渤海文化、流人文化、宁古塔文化及近代革命历史文化等,形成了浓郁的民俗风情,铸就了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不过,我们此次不是冲着人文历史来的,而是冲着老早就在地理书上读到过的镜泊湖而来。
在游镜泊湖之前,旅游社给我们夹带了私货,自费游览镜泊峡谷。这个景点在镜泊湖景区北门附近,也是镜泊湖的流水数千年上万年冲刷出的一条峡谷,长3000多米。景区内自然景观奇绝,山岩峭壁的缝隙中生长着多彩多姿的野生果树,枝叶繁茂,花团锦簇,芬芳四溢;奇岩怪石夹峙的河谷,溪水奔流,时而没入岩石下,暗流潜伏;时而喷涌而出,奔腾直下,浪花飞溅。在里边游走,可见河道弯曲,巨石横滩,走到尽头,可见一弯不高的瀑布吐着白沫下泄,虽然不那么壮观,但也值得一看。这里住的是朝鲜族人,未开发前是镜泊湖瀑布老河谷朝鲜族民俗村。带我们在峡谷行走的妇女,也是朝鲜族人打扮,一路走一路给我们介绍朝鲜族独特的生活景致和民俗文化。可惜的是,由于是渤海镇出面融资开发的景区,属民间投资,旅游规划设计搞得就不是专业內行,人为的痕迹太过浓郁,反倒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好在这不是什么重要的景点,也就无所谓了。
我们的期待在后面,镜泊湖才是我们今天的重头戏呢。
早在读书的时候,就已经了解了镜泊湖,以后又不断地在旅游杂志上看到了它的身影,只不过一直无缘实地游览。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火山熔岩堰塞湖。由于火山喷发的岩浆截断了牡丹江的干流,把长45公里的河道堵塞成一座长条形的湖泊,南宽北窄,最宽的地方达6千米,最狭的地方仅400米。唐朝时的靺鞨人称它为忽汗海,辽称扑鷰水,金称必尔腾湖,后来因为它的湖水清澈,可以当作照人的鏡子,就叫了镜泊湖,直至现在。
时当9月,正是镜泊湖的丰水季节。站在吊水楼瀑布岸上的护栏里,从高往下看20米落差的瀑布,只见一道半圆形的拦水坝,企图阻挡湖水的下流,而湖水汹涌激荡,摧枯拉朽,岂是能够阻挡的,它左冲右突,从不同的地方冲撞而出,形成或宽或窄的五六条瀑布,成弧形跌落,幅宽上百米,好似是有人在这里晾晒白绸布,随风抖动,雄浑壮观。再看拦水的坝体,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只以为是人工铺筑,又哪里会想到是火山喷发造就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是让人惊叹。
本来,吊水楼瀑布的神奇壮美,已是让我大饱眼福,但高潮却在十一点钟到来。在对岸凉亭旁的一幅宽大的瀑布顶上,站着一个只穿着红短裤的老头,他在做着伸腿扩胸的动作,也就一错眼,只见他四肢伸张,如大鹏展翅,直向着瀑布下的黑龙潭水扑去,没入奔腾咆哮的潭水里,不见影踪。正当游客们为他担心之际,又见他从水中冒出,沿着下跌的瀑布水,在凹凸不平的火山岩壁间攀爬向上。回到瀑布的顶端,他低头曲腰向四周的游客鞠躬,作潇洒的告别。
老头叫狄焕然,从1983年开始,他就在这里为游客表演悬崖瀑布跳水,到现在已经坚持30年了。看着和瀑布一起翻飞的老人,我心生敬意。
镜泊湖的水,除了从天池上流下来的牡丹江水外,还有大大小小的30条溪水河流以向心式注入湖中。众水汇流,乃成其大。难怪吊水楼瀑布如此的汪洋恣肆,雄奇壮观。
离开了吊水楼瀑布,我在镜泊湖岸边流连。在游船码头,看湖水浩瀚,观船行水中,好想乘船去湖上一游,却因时间不允许,不能如愿。
这时,游船的工作人员说附近有座 “毛公山”, 山形酷似伟人毛泽东的仰卧像。
还有如此神奇的地方,当然要去瞻仰的。.
在镜泊山庄旁的湖畔,向着湖的对岸远眺,起伏的山峦像极毛泽东躺在山顶休息。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大自然呈现的毛泽东卧像,心情激荡。据说,这是1993年的时候,一位游客偶然发现的。自此以后,来镜泊湖旅游的人都要过来瞻仰这一自然奇观,以表示对领袖的敬仰之情。
“毛公山”, 为我的镜泊湖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