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读经典”书法沙龙(清代)-----十得社第二回

(2023-05-16 15:07:39)
标签:

文化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在时隔了十个月后,台州的民间书法社团“十得社”, 又开展了它的第二场活动-----十得社 “品读经典”书法沙龙。

我记得很清楚,“十得社”成立后的第一场活动是在去年的712日,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因林忠兄的邀请,逢其盛。

屈指算来,足足有十个月之久了。

今年的这场活动,时间在514日,地点在椒江区的大隐书局。林忠兄又邀请了我,叫我同元俊兄一起前往。至此,我才知道,吴元俊也加入了“十得社”。也就是说,该社从去年的5个书法家发展到了6位。对元俊,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属忘年至交级别的。他诗书画酒 “四绝”,可惜近年老是痛风,在酒上有所逊色。

十四日早晨八点半,我和元俊,由我驾车,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山路上,两人一边欣赏着初夏原野间绿如翡翠的勃勃颜色,一边吸收着让我们吐故纳新的新鲜空气,不紧不慢地向着椒江而去。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暮春和初夏,是大自然最富生机的时候,大地自此时孕育。也是人从自然中吸取强大力量的最佳时节。此时行车,我总不舍得走高速公路,让速度奔走得太快,而是愿意爬高走低,让时光慢下来,在生机盎然的新绿中穿梭。水光山色,既饱了眼福,也清洗了人体中的五脏六腑。

好久不在书店买书了,贪图省力,都用手指头在手机上点购。竟然不知道在椒江还有这么一家让人可以发呆的书店,它又借书又卖书,既是书店又是图书馆,环境也清悠,让爱书的人有来了不再想走的欲望。

十得社的雅集,选在这里举办,得其所哉。

三点钟,在二楼的一个不大的会议室里,拉开了“品读经典”书法沙龙序幕。

先是聘请仪式,十得社聘请了台州当地的七位文艺名家担任艺术顾问。

此次书法沙龙,他们选择的是清朝300年间的王文治、陈鸿寿、吴让之、傅山、伊秉绶、章一山6位书法家。清代立国三百年,6个人不过是其中的几朵浪花几粒沙子。不过,我相信,这6个人肯定是这6位社员在反复研读比较后留下来的,他们是自己的经典,时代的经典,也是历史的经典。

“三百年来一枝笔,书法今日有传灯。

他们打算从清代开始,沿着历史的长河溯流而上,慢慢地学习、解读、品味中国历代书法大家的书法作品,让这些大家的艺术走进当代,融汇今天。

六位社员按序齿由大到小开始,现场解读自己在研读经典临写作品中的心得与体会。

我虽然是书法的门外汉,但对这6位书法大家,除了吴让子,其余的5位还是有所耳闻的。特别是元俊选择的章一山,我更是熟得不能再熟,他是三门人,我也是三门人,因此他的书法真迹我都时不时地会欣赏到。他虽然比我年长了100多岁,但因为是乡党,神交总是经常的。同是三门人的元俊,在此次书法沙龙中,品读章一山的书法作品,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之后,在场的艺术顾问们,对六位社员临写和创作的作品,一一进行了对比点评。有肯定,也有批评,根据他们自己的从艺见解,实求是。这样的点评无疑是中肯的到位的。

这次书法沙龙,植根于传统的经典解读,是一次有着时代意义的颇有创新特色的书法雅集。

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艺术顾问,十得社社员,以及现场的书法爱好者们一直互动,气氛热烈祥和。不知别人的感觉如何,我分明觉得自己是满满地享受了一餐书法和书法史的盛宴。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得上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我在想,这样的书法 热闹 今后我还是会热情地去凑的。

还是去年参加十得社第一回书法展后我说过的那句话,十得社一定会走出台州,走向全国,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乡下木佬
后一篇:走马恩施(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