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 外资并购热土,08依旧春光灿烂
资料来源: 光大证券
07、08年是水泥行业的春天,在经历了05年和06年上半年的寒冬之后,水泥价格快速上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稳步提高。2007年,水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000亿元,同比增长24.34%;利润总额234亿元,同比增长55.61%;吨水泥利润达到17.21元。08年前两个月,受雪灾天气影响,造成多数水泥企业停产,产销率有所下降,库存率有所上升。但这一影响因素是短暂的,随着2月底水泥企业陆续送电、送水恢复生产,产销率和库存率在3月份有较为明显的改观。预计一季度水泥行业可实现利润12.6亿元,利润额高于去年4亿元,同比增长43.2%。从水泥行业盈利指标的不断提高可以看出,水泥价格的持续走高不仅仅是成本推动,更得益于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提高。
水泥价格快速上涨,行业盈利能力不断提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行业供求关系的改善。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5.8%,在需求的拉动下,水泥产量达到13.6亿吨,同比增长9.9%。2008年1、2月,受雪灾影响,水泥产量出现同比负增长,然而随着3月灾害天气的消除,水泥产量恢复正常,1—3月份同比增长9.2%。2008年,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在宏观调控背景之下,08年的水泥需求能否继续保持旺盛?我们的答案是可以。
我们认为,首先,宏观调控之下,基础设施建设并未减少,相反,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通运输建设,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未来将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交通部对全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包括水路和公路)投资额约为3.8万亿元,较“十五”期间的投资额增加了73%,计划2010年底公路总里程计划达到230万公里。铁道部对全国铁路基础设施投资预算为1.25万亿元,较“十五”增加了250%。建设完成17000公里新铁路线,其中高速客运铁路线的总里程延长至20000公里以上。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入将导致水泥需求的大量增加。其次,国家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批准建设武汉和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群的建设首当其冲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圈内外的快速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公用通信网的现代化。此外还有环渤海经济圈建设等,这些均对水泥产生较大需求。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以加快水泥行业结构升级。通过限制建线规模、自有资金最低比例、矿产资源可开采年限、环评意见等措施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并指出将着重支持对行业有带动作用的60家大型水泥集团,鼓励进行并购重组。在政策作用下,目前水泥行业的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新型干法比例逐年提高,07年占比55%,集中度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08年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仍将是行业的发展重点,并推动行业继续向好发展。
我们预计08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有望维持在25.5%左右,经过回归分析,08年我国水泥产量将有望达到15亿吨左右,增速为10.29%左右。水泥行业“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争取把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由现在的40%提高到70%;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5亿吨。水泥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提高到40万吨左右,企业户数由现在的5000多家减少到3500家左右。”宏观政策目标的明确将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的整合。
水泥行业的“区域垄断”特性使外资趋之若鹜。外资行业巨头正是看中国水泥市场集中度低的特点,大肆收购龙头企业。水泥行业的外资并购,从一开始就受到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透露,对于外资巨头的“大举入侵”,在水泥行业,原则上中资和外资并购都是政府所支持的。但是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外资所占份额过大时,政府也会考虑采取一定限制措施。也或许,只要水泥行业诸侯混战的局面没有结束,外资的大举进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国内企业增加紧迫感,挖掘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因。显然,政府部门已经从机械行业被外资并购的失败中吸取了相当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