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晚我曾经学习工作过的浙江昆剧团来京在长安大戏院演出昆剧《十五贯》,这是来参加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全国巡演,我当年的同学程伟兵、汤建华等参加了演出。
《十五贯》是著名昆剧剧目,属于“江湖十八本”的剧目。其故事收录于明末冯梦龙《醒世恒言》的“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被清代剧作家朱素臣改编为传奇《双熊梦》,后来被多番改编为京剧、粤剧、秦腔及河洛歌仔戏的剧目。1956年,浙江昆剧团排演了经过整理改编的传统剧《十五贯》,以其高度的思想性、人民性和艺术性轰动全国,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称誉昆剧为艺术百花园中的“兰花”。《人民日报》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发表专题社论。从此,各地昆剧院团纷纷成立,昆剧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浙江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昆曲的发祥地。

我在昆剧《十五贯》中扮演旗牌
1978年8月16日,19岁的我去浙江昆剧团报到,当天晚上就参加演出,在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先生、王传淞先生主演的《十五贯》中扮演青袍(龙套角色),很荣幸能与周先生同台演出,感受大师风采。尽管在以前演过戏,但这是第一次作为专业演员的亮相,我演得特别卖力、认真,不用动表情的地方我也全神贯注的做了表情,《十五贯》演出取得了成功。几位老师对我的评价是:“你的扮相挺英俊,颇有乃父之风
,不过,演青袍也用不着那么卖劲地去做表情!”

陶伟明

陶伟明扮演的况钟
这次进京演出,况钟由我在大班的同学程伟兵及陶伟明、鲍晨分别扮演,程伟兵曾在央视版《西游记》的《祸起观音院》中扮演蛇精,他扮演的况钟老练持重、形神兼备、嗓音甜亮、独树一帜。陶伟明是周传瑛老师的外甥,也是我的老师,他演出了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程伟兵刚刚完成了一个以海峡两岸为历史背景、描写京昆艺人悲欢离合的31集电视连续剧《明月几时有》的剧本,希望我们浙昆的同学们有机会在这部剧中合作并能尽快拍成。
本博文归六小龄童版权所有,没有书面授权许可,任何网站、媒体及个人博客不要转载、摘登本博文中任何原创文章、照片(美猴网除外),向杂志荐稿也要先征得本人同意。未经授权及签订协议,任何出版社不得将本博客文章集结出版,谢谢支持,敬请理解。取得授权请发邮件:guojie417@163.com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