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别让导演给“忽悠” 了!
巴俊宇/文
赵本山,一个东北老乡、一个老朋友、一个受全国亿万观众喜爱的笑星、一个民俗艺术家。和大家一样我喜欢,喜欢的不得了,他浑身上下都透着灵气,透着“包袱”,他正经的时候都使得你不忍要笑……可我还是要说说本山特别是近年来春晚的小品《卖拐》《卖车》《卖担架》。其实,小品里讽刺的“忽悠”现象,可谓出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个上乘作品。本来该说得都已说了,如果再说就有“蛇足”
之感了,可也不知是那位“高明”的导演非要“导”出“买车”。还好虽然内涵雷同,盖因表演艺术之高超而未使人感到有什么不妥,换言之因大家喜欢本山,所以演啥都能接受。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导演们恰恰利用了观众对本山的喜爱的心理,硬是牵强附会为了一个“伏笔”“噱头”而弄出一个“卖担架”,实可谓“黔驴”之举。无怪乎很多观众都在问:这个卖担架想说明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当年许诺的一个台词么?
一个艺术作品在斥诸人的感官(感性)的同时还要斥诸人的精神(理性),这才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否则那是打情骂俏的“流俗”、难登大雅的“杂耍”。而就小品而言其在给大家带来笑声和快乐同时,更要给人们以思索、以感悟、以净化…….否则这惟笑而笑的笑声就是无聊、就是空虚、就是低俗。这里我无意与批评我们老乡本山,也不论谁写的剧本,谁策划的情节,但我们却清楚地了解导演们在春晚重要活动的举足轻重,因而对近几年央视春晚的导演们真有几分不敢恭维,在某种意义上讲赵本山给导演们“忽悠”
了,因为导演们在利用观众对本山的迷恋心理同时,在牵强附会的笑中,赵本山的艺术价值正在悄悄的被打了折扣。我们说赵本山用《卖拐》《卖车》《卖担架》“忽悠”
了观众三年,实际上也是被导演们“忽悠”了三年,更准确地说是导演们利用赵本山“忽悠”了全国电视观众三年。在这三年中,如果说范伟这个本来戏路很宽,演技很高,甚至也很“帅”气的“司机”、“乡长”
、“模特导演”、“青年企业家”活生生的被“忽悠”成一个脑袋也大了,话也说不清了,仅有4~5岁智商的
“彪哥”是演艺圈的笑谈;那末在一些无聊的笑声中给全国人民“忽悠”的认为东北到处是黑帮门派纵横,盛行磕头拜师的“黑社会”这就有些过分了,说的重一些这不仅是对全国人民审美的不够尊重,甚至是对东北人民的亵渎和侮辱!
现年春晚又要到了,我们期盼本山有更出色的表现,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同时我们也希望本山理智地把握自己,千万可别再让导演们给“忽悠”了。
2006.1.22
农历乙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小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