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在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4级新生入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张放平
各位新同学、各位教官、老师们:
大家好!
这几天,校园里洋溢着迎新的喜庆氛围。7427名新同学共同为涉外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你们的到来是学校最隆重的节日,我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以期盼的心情,热情的欢迎你们的到来!同时感谢各位同学选择涉外作为自己人生新的起航之地。
从你们挤过高考的独木桥,迈进大学校门那一刻起,就与涉外结下了终生之缘。你们的青春和梦想,你们的成功与失意,你们的快乐与痛苦,你们的汗水和泪水,都将融进涉外的史册。
度过刚刚入校的兴奋期,同学们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充实而有价值地度过大学时光?我无法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为你们提供答案,今天,我想讲几个故事,为你寻找答案提供一点参考。
第一个是关于涉外的故事。1997年,张剑波董事长在湖南郴州创办了一所专修学院,第一期招收了184名学生。1998年,董事长将学校迁到长沙,选中了你们脚下这片土地。当时,这里只是一片废弃的农场,荆棘密闭,荒草丛生,是一块不毛之地。但是,开拓者们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开始了改天换地的建设之旅。今天,当你们漫步校园,看到眼前楼宇林立,风景如画的校园时,你能想象在这里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吗?一位有心人作了一个统计:与1998年相比,涉外的校园面积增长了63倍,学生人数增长了158倍,建筑面积增长了47倍。与这些有形的变迁相比,更深刻的变化在于,学校实现了从自考助学到学历文凭,到高职专科,再到本科教育的三大跨越。2009年,学校与劳瑞德达成战略合,作提出了创办“高水平教学应用型国际化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办学方面开启了新的征程。在中国校友网公布的民办高校排行榜上,涉外是唯一一所10年来始终位居前三位的民办大学,2014年更是排名第一。前国务委员陈至立在视察涉外时,称赞涉外“创造了奇迹”,但我要告诉大家,涉外必将继续创造奇迹。
第二个是关于创业的故事。2004年,涉外有个叫朱增辉的大二学生找到当时主管教学的潘留仙副校长,说他想创办一家企业。潘校长在确认他不会耽误学业的前提下,欣然签字同意了他。十年创业,朱增辉从一家小公司起家,现在已经整合发展成为齐翔集团公司,在知识产权领域,齐翔集团是当之无愧的湖南第一,全国领先。2014年9月19日,朱增辉邀请学校领导出席齐翔集团十周年庆典,宣布了5年内公司上市的奋斗目标。涉外是创新创业者的天堂,在涉外的校友中,有一支庞大的创业队伍,他们成立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友企业家俱乐部”,他们用自己的故事,激励一届又一届的涉外学生走上创新创业之路。
第三个是关于就业的故事。2010年6月,一篇报道被各大媒体大量转载,这篇报道的标题是《涉外学子闯迪拜》,报道配发了一张照片,一群年轻人在迪拜帆船酒店前合影,那一次,22名涉外学生同时就业迪拜,预示着涉外人的眼光已经突破了国界。其实不仅仅是迪拜,近年来,涉外学生就业的足迹已经遍布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
第四个是关于考研的故事。社会上曾经流传一种言论,说涉外的学生创业一流,就业一流,但做学问肯定是末流。我们并不鼓励涉外的学生都去搞研究,但我们同时也为有志于学术事业的学生创造优越的条件。例如,涉外有一整套鼓励学生考研的政策,每年都有超过200名毕业生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例如,2013届毕业生鞠炜奇考取了北京大学研究生,2011届毕业生聂倩考上了南开大学的博士。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涉外学子中也会涌现出一批学术精英。
同学们,我刚才讲了四个故事,这四个故事给了我们四点启示:涉外的故事告诉我们,起点并不重要,跋涉才是关键,只要胸怀梦想,一切皆有可能。朱增辉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地走上创新之路,成功就为期不远。迪拜的故事告诉大家,我们拥有的世界远远大于想象,看世界、学世界、行世界,年轻人的胸怀没有边界。考研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条道路都可通达成功,知识可以改变世界,奋斗必将成就未来。
同学们,涉外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成功的精彩每天都在延续,但过去的故事已经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2014年,你们来了,新的故事该由你们来抒写了。我相信,你们的故事将更加精彩,你们的奇迹,将更加耀眼。
谢谢大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