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沅陵助学:我们只是聚少成多的一份子

(2014-08-13 19:22:43)
标签:

教育

助学

鞠晨曦

分类: 教育随笔
沅陵助学:我们只是聚少成多的一份子

一、缘起

    校办有一群理想主义情怀的屌丝,虽然兜里没钱,经常抱怨工资太低,但心中却总揣着一个扶危济困的愿望。
    因为新闻报道的需要,新闻中心多次随同田莉的“宝贝希扬”团队深入湘西边远山区开展助学行动,目睹了山区学校条件的艰难,了解到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连买个新书包都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虽然国家免除了中小学学费,但学生住校的住宿费、生活费、资料费等,每年至少需要2000(小学)到3000(中学)元,很多家庭无力支付这些费用,一些孩子面临辍学的境况。
    于是大家不约而同有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尽我们微薄之力,帮助一些孩子完成读书的愿望?
    机缘巧合的是,在沅陵县,有一个民间的公益助学团队,其带头人蔡桂军先生正是王琼芳老师的同学。在蔡总的热心帮助下,我们与几位贫困学生搭上了线。
    7月1日,在校办最后一次全体员工会上,我发出了沅陵助学的倡议。
    我们助学有三条原则:一是自愿,有这份爱心的人可以自愿报名;二是延续性,一旦承诺资助,就要完成一个阶段的资助,直到受助学生小学或初中毕业;三是非官方性质,不是通过官方组织而是直接面向学生家庭进行资助。
    很快有6人报名,加上校外的2位热心人士,一支8人助学小分队诞生了。

二、见面

    8月8日,天朗气清,助学小分队整装出发。
沅陵助学:我们只是聚少成多的一份子
    一路向西,驱车4个多小时,我们于下午3点到达目的地麻溪铺中学。
    学校党支部书记向辉老师热情地迎接我们,蔡总也赶到学校与我们汇合。
    向书记将我们带到到会议室,看到桌上的水果,我们心感不安。一路上我们商定,一定不能因我们这个微不足道的行动给麻溪铺中学带来不便。看来,我们还是给向书记他们添麻烦了。
    简单说明心意之后,我提议和孩子们见个面。
沅陵助学:我们只是聚少成多的一份子
    到校的有三个孩子:敏敏、小超、晓雨(原谅我不能透露真实姓名)。陪同他们前来的都是爷爷或奶奶。还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家离学校很近,没有通知到校。
    为了避免尴尬,我们分别与几个孩子的家长作了私下交谈,以便了解孩子们读书的困难,相互交换了通讯方式。
    没有仪式,没有讲话,我们当场向学校预交了5000元,作为5位孩子的预交费用。
    我们与学校约定,每学期开学前,我们以汇款的方式向学校预交1000费用,这些钱用以支付孩子们的住宿费、生活费、学习用品费、资料费等。每一笔开资由学生或家长签字认可。
    我们会保持与学生家长、班主任的联系,如有别的需要,我们可以另想办法。
 
三、家访

  在学校合影之后,我们决定到孩子们家里去看看。
  第一站是敏敏家。
沅陵助学:我们只是聚少成多的一份子
(敏敏爸爸手术的伤疤清晰可见)
    几年以前,敏敏家境还算宽裕,爸爸妈妈勤劳能干,率先在村里盖了小楼。但是,不幸降临到这个刚刚富裕起来的家庭,敏敏的父亲换上了严重的心脏病。胸部的开腔手术不但在父亲的身体上留下了一尺多长的伤疤,更让这个家庭背负上沉重的债务。敏敏爷爷说:20多万元的手术费,仅仅只是保住了敏敏父亲的性命,手术后他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只能靠妈妈打工来支撑。
沅陵助学:我们只是聚少成多的一份子

    爷爷告诉我,敏敏身体也不太好,去年冬天因为生病,连期末考试都没有参加。
    我对敏敏说:你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如果学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打电话给我们,我们一起来解决。

     我们到达的第二站是小超家里。
    小车在山路间颠簸了20多分钟,最后进入一条河道。我们的车停在河床上,前面没路了。
    小超说,河边那座木房子就是他和奶奶的家。
沅陵助学:我们只是聚少成多的一份子

    小超的母亲在生下他不久就离家出走,至今没有音讯。他的父亲在几年前意外去世,他现在只能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小超的奶奶是一位乐观、要强、能干的老人。这座木房子虽然年代久远,但屋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房间厅堂整理得整整洁洁。
沅陵助学:我们只是聚少成多的一份子
    小超一个人住在阁楼上,虽然简朴,但也是干干净净的。
    老人没有什么经济来源,除了政府的低保,她就靠地里的收成度日。王老师和蒋主任给老人和小超带了一些衣物和现金,老人家极力推却,实在拗不过了才收下。
沅陵助学:我们只是聚少成多的一份子
    蒋主任的儿子与小超成了好朋友。我们与小超约定,明年一定再来看他。

    晓雨家住在一个山头上,离学校最远。
    晓雨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晓雨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沅陵助学:我们只是聚少成多的一份子
    走进这座倾斜了小木屋,我们几乎看不到什么家具。看来,晓雨父母打工的工资,也只够勉强维持一家几口度日。
沅陵助学:我们只是聚少成多的一份子

    晓雨的爷爷告诉我们,他们这个村庄地势太高,过于偏僻,交通不便,大部分村民已经搬离出去,留下来的几家只是因为经济困难,无法到靠近马路的地方修房子,才不得不留下来。
    
    夜幕降临,我们要返回沅陵县城。
    路上,蔡总告诉我们,他们对沅陵县中小学生作过系统的调查,目前,像晓雨、小超、敏敏、丽丽姐妹这样需要资助的学生至少还有100多人。蔡总是一位民营企业家,这些年他将主要精力放在公益助学上,并且和壹基金展开了合作。“但是,相对于大面积的贫困,我们的力量还是显得太单薄。”
    据了解,有蔡总这样的热心人牵头,沅陵县的民间公益助学在湖南省算做得最好的。

    一路上大家变得沉默了。
    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们真正能做的太少,但我们希望成为聚小成多的一份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永顺·小溪
后一篇:关于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