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什么是高等教育
(2012-12-20 07:49:04)
标签:
高等教育教育哲学心理学鞠晨曦 |
分类: 读书笔记 |
摘自南京师范大学王建华教授《什么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2.9)
一、先有高等教育,然后才有教育
在逻辑上,高等教育应该是教育的一个子系统,但真实的情况远非如此。最初的教育主要是指高等教育,随着教育的普及,才产生中等教育和义务教育,因此,有人甚至认为,“教育概念反而是高等教育概念的一部分。(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北京大学出版社)”。
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不同,高等教育的合法性主要根植于社会学和哲学的层面,而不是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科教学法。因此,高等教育虽然也被看成教育,也是教育的一种,但绝非前一阶段教育简单持续和进一步延伸,它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教育的一般含义。
高等教育与教育的主要交集在于人的发展或个体解放,相关研究的交集是教与学的问题。但是,二者有着根本的差异。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实践中高等教育必须超越教与学,另外,高等教育赖以实现人的解放的手段也绝不会仅仅是“教育”,此外还包括科研、自由、理性和文化。为了人的解放,高等学校不仅通过传播高深知识进行高等教育,而且通过科研活动追求真理、创造文化,通过自治与自由的制度安排来维护人的尊严。
二、高等教育的本原
虽然高等教育的概念已经广为人知,但人们对它的认识仍然非常模糊。
“一方面由于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推进,高等教育已经逐渐平庸化和廉价化,高等教育逐渐退化成为“高中后”的教育,而不再是“高等的”教育。由于学历和学位不断贬值,甚至有学者认为,“大学教育的主要功能就变成使学生延缓进入不确定的劳动力市场(斯坦利·阿罗诺维兹《知识工厂》)”。另一方面,随着研究型大学的标准范式的不断蔓延,越来越多的大学在提供博士课程,尖端的科研或大科学项目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真正的“更高层次”的学习却很少发生。即使在那些顶尖的研究型大学里,学生接受进一步的学习也不过是为了就业是更具学历优势,而不是出于满足理智的好奇或追求客观真理。
当前的学术体系歪曲了培训、教育以及学习之间的区别,许多学校将培训推至前台并将其称为教育。由于缺乏一个让学生能社会化其中的统一的社会文化,以及确实无论如何都有能力引导独立课程的教育哲学,这个学术体系从整体上被市场逻辑所控制,即学生毕业时已经为工作做好准备。在这些要求的驱使下,学院与大学无法去实施一个使得学生为未来更为复杂的世界做好准备的教育项目。——斯坦利·阿罗诺维兹《知识工厂》
“高等教育”的“高等”理念意味着一种对既定意愿的超越(无论是概念上、理论上还是行动上),而不是受制于它。——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北京大学出版社
最早的大学是研究事物本质或“事物的一般概念”的机构,是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社团。——简明大不列单百科全书第三卷
如今很多的高等教育,有教育之名,无教育之实。一方面受制于传统大学的学术价值观,在那些顶尖的研究型大学里,高等教育被科研所取代或成为科研的副产品。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金字塔的庞大底部,高等教育又在沦为“高中后”的高级培训,其结果,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理解,要么受制于科学研究,强调学术性的精英主义,要么受制于职业培训,强调市场化的实用主义。
真正称得上是高等教育的东西是学生理解所学、所做,使之概念化,在不同的情况下掌握并对其采取批判态度的能力。——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