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涉外
(这是我为一台名为“魅力涉外”的晚会拟的讲述词,我想用这些讲述来描述我理想中的涉外)
第一章
年轮·足迹
(讲述人:亲历者)
如果有人问我,涉外像什么,我会说,当初的涉外像一棵破土而出的树苗,虽然还非常嫩弱,但是,参天大树的身影已经在她的憧憬中若影若现。
如今,这颗树苗已经在它的生命史上留下了13道年轮,
置身于这棵树下,我们透过这些年轮,来解读她一路走过的足迹。
在最初的几圈年轮里:我看到这样的记载:
1997,南国郴州,一所仅有184人的专修学院;
1998,长沙西郊,一所只有3栋楼房的民办大学;
2000,长沙的教育版图上,第一所民办高职专科学院;
年轮的缝隙里,写满了这样的备注:非公办的、自考的、学历文凭的、免试入学的,封闭式管理的……
但是,这些误解和偏见丝毫没有阻挡她成长的速度,相反,让她更懂得用自身的成长来反驳这些误解和偏见。
在最近的几圈年轮里,一些更加醒目的记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2005年,专科办学仅5年历史的涉外升格为本科院校。
12年里,涉外的校园面积扩大了80倍,建筑面积扩大了50倍,学生规模扩大了30倍,她成长的脚步无法用里程来计算。
绿树成荫的校园里,30000名学生求知若渴;
书声琅琅的教室里,1000余名教师在传道授业;
探索求知的道路上, 80多名教授德艺双馨,60多名博士与学生砥砺同行。
这里鳞次栉比的不仅仅是座座高楼,还有高楼里承载的学术追求;
这里曲径通幽的不仅仅是校园小径,还有小径上托起的人生理想。
这里汗牛充栋的不仅仅是馆藏图书,还有与书籍同时积累的文化。
正如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所说的那样:涉外,已经创造出奇迹,并将继续创造奇迹!
第二章 桃李·标签
(讲述人:教师)
我是一名教师。在我进入涉外之前,社会和舆论送给我一叠标签,这些标签上写着:低分的,调皮的,不爱学习的……我将这些标签贴到所有民办学校学生的头上。
但是,涉外的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将这些标签一一改写。
第一次带给我震撼的是军训中的一次聊天,一位班主任告诉我,学生身上穿的军训服是一位涉外学生经营的服装厂生产的,这位叫严明杨的学生直接找到张剑波董事长,签下了这单生意。这个故事让我领略到了涉外所独有的那种气质:从学生到董事长,他们对人生成功有着一种完全不同于“学而优则仕”的理解。
在不久后的一次全省寝室文化艺术节上,我再次看到涉外学生力挫省内顶级大学的学生,一举获得特等奖,他们使用的武器叫“创意”。
再后来,在社会实践的大军里,在各种艺术大赛的舞台上,在英语、日语的演讲比赛中,在Flash大赛中,在街舞大赛中,在一切可以展现年轻人朝气和创造性的场所,我都看到涉外学生的身影,他们能够在任何场合如鱼得水,应付豁如,他们能够在一场一场的竞赛中脱颖而出,技压群雄。他们并不过分追求寒窗苦读,而更愿意在学习和实践中历练自己。我想,他们正在改写着当代大学生的内涵和特质。
在事实面前,我获得了另外一套标签:涉外的学生是自信的、活跃的、敏锐的、敢于挑战的,富有开拓精神的。
再后来,我在涉外听到很多精彩故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山大学研究生的贺兵,校园里的百万富翁严明杨,长沙市“创业之星”朱增辉,独辟蹊径经营白领驿站起家的向赐琪,在演艺圈里风生水起的李畅畅、邓莎,杀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高尔夫国家队的冷霞,在高尔夫球会崭露头角的***……涉外赋予学生一种神奇力量,让她的学生可以从创业、就业、从政、从教、从艺、考研、出国留学等各种道路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我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将带给我怎样的精彩呢?我在期待着。
第三章
课堂·世界
(讲述人:教师)
我也是一名教师,我将接着***老师的话题往下说。
如果说,***老师讲述的是“发现惊奇”的话,我要做的就是“阐释惊奇”。
我永远记得老校长张楚廷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他们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涉外无意于将学生塑造成某种类型,而是帮助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无限可能性。
如果说,涉外对自己的学生有所期盼的话,那么,这种期盼全部写在我们的校训里:至善至美,自立自强。
涉外希望自己的学生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不断地充实壮大自己,直达道德与美的最高境界——或者,到达自己所能到达的最高境界。
涉外永远向学生敞开两扇门:一扇叫做课堂,另一扇叫做校园。
在课堂里,老师和学生的职责是不言而喻的——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被置于最高的地位。
在校园里,涉外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的机会:
在这里,有系列的文化活动:新生节、文化艺术节、女生节,实力加活力班级评选,这些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各种展示才华的舞台。
在这里,有各类比赛在等着你:电子竞赛、英语竞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书画大赛,导游大赛,创业大赛,创意大赛,十佳歌手大赛,青春杯篮球赛,足球赛,每一场比赛都在磨砺强者。
在这里,有70多个社团活跃在学生当中,志同道合的人通过社团活动增进友谊,增长见识,很多同学的人生事业,就是从社团起航的。
在这里,学术讲堂里有知名学者的精彩演讲,有著名企业家的现身说法,有海归新锐掀起的头脑风暴,有睿智长者引发的理性反思。所谓“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大学的魅力,不正在这里吗?
哪怕是校园里三五同学漫步聊天,哪怕是哪怕是茶余饭后的神侃海聊,大学校园里随时随地都是课堂。看世界、学世界、行世界,涉外的教室里有个小的课堂,涉外的校园里有个大课堂,在这两个课堂里,涉外的学生受到的熏陶是独特的。
这足以解释,涉外之所以能产生惊奇的真正原因。
第四章
良师·益友
(讲述人:学生)
我是大*的一名学生,我要向大家讲述的是我的老师们,他们既是我的良师,更是我的益友。
我不敢说涉外拥有最好的老师,但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这里有我们最亲近的老师。
在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一项别开生面的海选活动——由全校学生选出自己心目中受欢迎的老师和辅导员。这项活动既没有官方的参与,也不预先设定评选标准,学生的欢迎和爱戴,就是唯一的标准。
我们通过这项活动向学校传达,我们喜欢这样的教师:
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像朋友一样,进入我们的生活中,与我们共同学习。
他们更像一位引路者,在人生的坎坎坷坷面前,提醒我们别被绊脚石绊倒。
他们不是把学生当成一个等待填满的器皿,而是把我们当成一枚发射架上的火箭,等待着老师去点燃。
记得一位老辅导员向我们展示他的自行车。他说,他总是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身边,因而常常忘记自己已经不太适合骑自行车了在校园飙车了。
有一位老师曾经这样表达他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教师必须向学生展示获取知识的快乐与神圣,犹如揭起幔幕的一个角,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光亮,引导他们朝着这种光亮前进。
也许我所讲的这些老师都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但是,在人生最重要的关口,老师们给了我们最关键的教导,我想,这才是老师最值得尊敬、值得怀想的地方。
第五章
理想·基石
(讲述人:领导)
作为一所有理想的大学,涉外既善于立足当下,更敢于憧憬未来。
面向未来,涉外人做出的回应是:创建“百年涉外,一流涉外。”
“百年”是时间的维度,涉外放眼的是百年乃至千年的长远之计。
“一流”是质量的维度,涉外追求的是高质量、高文化、高品位。
“百年涉外,一流涉外”既不是好高骛远,也不是空中楼阁,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涉外为此而夯实着基础。
自2005年以来,涉外连续6次跻身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前三名,这让她有足够的底气追求百年,追求卓越。
办学13年里,张剑波董事长不但打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有形涉外,更与历任校长一道,为涉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塑造出一个无形涉外的雏形,这是涉外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
2009年,涉外加入劳瑞德国际大学联盟,与全球40余所大学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在国际化办学方面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涉外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
漂亮的校园,日益完善的办学条件,逐渐积淀的校园文化,国际化的办学平台、灵活的办学机制……发展中的涉外已经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向着自己的理想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
张剑波董事长说,在未来的五年里,涉外将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在全国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民办大学;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将把涉外打造成一所足以让国人自豪的、与世界接轨的一流民办大学。
这正是向“百年涉外,一流涉外”迈进的路线图。
蓝图已经绘好,道路就在脚下,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将如何在涉外的历史上,迈出属于自己的那一步呢?
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