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要补补幼儿园课程

(2010-04-30 17:06:42)
标签:

礼貌

礼节

尊重

鞠晨曦

杂谈

分类: 杂文札记

大学生要补幼儿园课程

鞠晨曦

    董事长召集一个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学校食堂管理的意见,与会的还有60多岁的老教授李树丞校长。会上,同学们的表现确实不俗,他们思想活跃,很有主见,提出的意见也很有建设性,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学生无疑是令人欣慰的。

    不过,有两个细节却令我有点遗憾。

    一是在与长辈对话时,同学们使用的人称代词一直是“你”“你们”,竟无一人使用“您”。

    二是当董事长向同学们赠送《把信送给加西亚》时,董事长是双手奉送,有些同学是单手接过的。

    这当然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董事长与李校长也没有介意这些细节。但我觉得,这样的细节折射了我们在礼节教育方面的缺失。

    也许有人会说我迂腐,说我守旧,说我要复辟封建社会。

    也许有人会说,现代社会还需要这么多繁文缛节吗?直接了当不是更方便吗?

    也许有人会说,人和人是平等的,凭什么长辈对我们说“你”,我们就非得对他们说“您”。

    但是,我还是要说,这不是所谓的平等权利的问题,不是所谓的民主自由问题,这只是一个礼节和修养的问题。你不这样做没有人会当面斥责你(你的父母除外),但你已经在别人面前把自己羞辱了。   

    上小学之前(很抱歉,我没上过幼儿园,当时的农村也没有幼儿园),我的父母就告诉我,对长辈要有礼貌,不要直接对长者称呼“你”,而要将“心”加进去,称呼“您”;双手接过别人(哪怕是平辈乃至晚辈)送来的礼物,表示对别人的尊重;老人在旁要主动让座,桌上吃饭要礼让长者……这些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做人最起码的礼节。但是,我们的大学生把这些最起码的礼节也丢弃了。

    当然,我绝不是怀疑这些学生在轻慢领导、轻慢教授,他们只是习惯于这样称呼别人了,他们只是习惯于单手接过别人的东西了。我也无意于批评在座的几位大学生,因为这已经是很多年轻人的行为方式,这种方式正在考验“礼貌”这个词汇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但我要说的是,这比故意轻慢更悲哀。

    这使我想起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

    有人问一位功成名就的老科学家,他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知识是在哪里学到的,是什么知识。老科学家说:“我最重要的知识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听了这个故事,你难道不觉得,我们的大学生也有必要补一补幼儿园的课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