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涉外的“执行力之年”
鞠晨曦
涉外12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先进的理念和完美的构想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作支撑。我们之所以能在创建“百年涉外,一流涉外”的路途上如此坚定地挺进,得益于我们所拥有的执行力;我们要想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持续地增强我们的执行力。2009年,涉外的发展对学校的行政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2月2日的董事会会议上,董事长就面向整个猎鹰集团2009年的工作提出了三项要求:实行精细化管理,推行定岗定编,厉行勤俭节约。接下来的关键的问题是:管理要如何才能精细化?精细化的管理要如何才能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2月10日的校务报告中,张楚廷校长在全面总结涉外12年办学成绩的基础上,提出涉外应该“盼望些什么”、“坚持些什么”、“继续强化些什么”等36个问题。这些问题凸显出涉外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理念,也包含着涉外向着更高目标迈进的基本构想和发展策略。接下来的问题依然是:我们应该如何坚持那些应该坚持的,强化那些应该的强化的东西,以实现我们所企盼的。
一句话:面对董事长提出的“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面对校务报告中提出的构想,学校的管理层该如何增强自己的执行力。
首先,我们需要反思目前的工作现状:
我们的工作已经达到精细化的要求了吗?我们应该如何将各项工作分解成一个目标体系,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
我们工作主要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它的主要指标与学校的要求还有多大的距离?在未来的一年或几年里,这些主要指标可望有多大的改进?我们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强化这些薄弱环节?
“平等、尊重、敬责、高效”的机关八字作风,“学生为本、学术为本”“文化建校、学术建校”的办学理念,应该如何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之中?在服务与管理中,我们还有哪些做法、哪些行为与这样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我们应该如何从一个一个细节出发来改进我们的工作?
其次,每一个部门都需要对照张楚廷校长的校务报告,在“坚持什么、强化什么”的问题上,交出自己的答卷。在这张答卷上,下列问题可以成为思考的重点:
我们将如何构建学习型组织,在干部中率先形成学习的风气?如何制定干部学习的硬杠杠,将学习制度化、常规化?如何深化干部对教育、对大学的理解,尽快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对行政机关的监管该如何加强?行政管理中该如何落实问责制?行政机关人浮于事的现象该如何去抑制,绩效考核该如何去落实?
教学质量的监控系统怎样才能高效运转?教学秩序怎样才能继续好转?教学质量怎样才能稳步提高?
在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涉外该如何厉行节约,减少浪费?每个单位能不能为自己列出一个节约的清单并将它付诸实际?我们怎样才能从财经纪律、审计制度等制度的层面控制浪费?
第三,执行力的提高需要建立在各级部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执行力只有体现为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时,才是真正高效的执行力。因此,松下幸之助为管理下定义时说:“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
我们该如何实现各个工作板块之间、各个部门之间,各级管理人员之间便捷的沟通?学校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机制来确保信息沟通的顺畅呢?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第四,正像杰克·韦尔奇所说的那样:“执行力就是消灭妨碍执行的官僚文化。”防止学校堕向行政化、官僚化,是增强管理执行力的关键所在。张楚廷校长提出小行政、大学堂的构想,提出“上级为下级服务、机关为学部服务、一切为教学服务”的理念,是诊治泛行政化的良药,这剂良药需要全校所有的人一起来熬制。
要将执行力落到实处,我们就必须杜绝只讲形式、不求实效工作作风,根除无过是功、得过且过的消极态度,消除报喜不报忧、报假不报真的虚假作风,制止损公肥私、利益至上的歪风邪气。此事不力,后果堪忧。
张剑波董事长经常说,涉外是一项千秋功业,是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实现自己价值的一个平台。如果说,我们对涉外未来的憧憬、对大学理想的追求就是一辆火车的车头的话,那么,执行力就是火车的车轮。车轮的力量有多大,我们的理想就能飞翔多远。
2009,应该成为涉外的执行力之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