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只是艺术家的白日梦

(2008-12-11 14:14:30)
标签:

弗洛伊德

拉康

精神分析

文学

白日梦

鞠晨曦

读书笔记

文化

分类: 读书笔记

文学只是艺术家的白日梦

——精神分析读书笔记

鞠晨曦

文学只是艺术家的白日梦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无意识和本能冲动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早期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试图挖掘和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蕴藏着的美感经验、变态心理、无意识倾向等;后期精神分析主要有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霍兰德的读者反应精神分析。
  
  1、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分为三个部分:意识、潜意识、无意识。意识处于表层,是人有目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受到道德约束;无意识处于大脑底层,是人的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支配着意识,核心是性冲动。意识和无意识相互对立,意识压抑无意识的本能冲动,使之得到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潜意识则是意识与无意识的缓冲地带。
  
  2、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成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无意识结构部分,由性冲动组成,受生理规律支配,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意思结构部分,遵循现实原则,压抑非理性冲动;超我是理性化、道德化的自我,遵循理想原则。文艺活动是自我对本能冲动的一种移置和升华。
  
  3、升华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力比多”,力比多是性欲、权力意志及自我倾向的综合物,性欲是其核心。力比多遵循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当它受到节制和压抑的时候,会采取,某种社会道德允许的形式进行发泄,以此获得快乐,文艺是力比多转移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弗洛伊德认为,文艺是被压抑的力比多的一种升华。
  
  4、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第三阶段,也就是生殖器阶段,儿童会发展出一种恋母情欲综合感,驱使儿童去爱异性双亲,而憎恶同性双亲。这就是俄狄浦斯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弗洛伊德把俄狄浦斯情结看成是人类原始宗教和道德的依据,并当成文艺批评的主要理论。
  
  5、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拉康是法国著名精神分析专家。他发对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先于语言的观点,认为无意识是语言的产物,是语言对欲望加以组织的结果。其次,他对自我作了新的阐释,认为在自我意识确立之前,自我并不存在,在经历“镜子阶段”——儿童从镜像中确立起自我之后,从“想象态”进入“”象征性秩序,自我才得以确立。在这一过程中,在镜中打量自己的儿童就是“能指”,他看到的形象就是“所指”。
  在文本阐释中,拉康主张通过分析文本的语言和结构方式去研究文本、语言、读者之间的关系。赖特说:“传统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所考察的文学作品的探讨一直是以分析人物的心灵为中心的,而不管它是作者的、人物的、读者的心灵,还是这些人的心灵的结合体。新精神分析的结构主义是探讨则以分析作为心灵的文本为中心,这种分析是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的:无意识也想语言一样是有结构的。”
  
  6、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
  霍兰德是美国最重要的精神分析批评家,他的批评理论建立在弗洛伊德以自我为中心的“第二心理地形理论”之上。他认为,文学作品把读者潜在的愿望与恐惧转变成社会可接受的内容,给读者带来快乐。文本是一种掩体,一种有修饰作用的信息系统。
  
  7、精神分析批评方法
  1、分析文学作品的无意识意义。霍兰德说,文学作品总有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文学作品的常规意义,阐明了与理智观点有关的故事处分……第二个层面,一种具有精神分析学意义的陈述,显示了被理解为具有无意识含义的故事成分与特定的无意识幻想相关联。”
  2、分析作品中虚构人物的无意识心理。
  3、分析作家的无意识动机。
  4、分析读者的无意识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