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爱国主义·伪理性
文/鞠晨曦
随着中国在奥运会上夺取的金牌越来越多,国人的爱国热情也越来越高涨,民族自豪感越来越强烈。但是,不知从哪里刮来一阵阴风,说体育只是体育,奥运会只需要纯粹的体育,奥运与爱国主义没有关系。有人说中国人以奥运的胜利为荣是夜郎自大,甚至振振有辞地说,人家西方人把体育只看成是个人的事情,不像中国人这样上升到爱国的高度来看待,因此,西方人更加懂得享受奥运。云云。
某位移居海外的所谓精英劝母亲2008年夏天到英国“躲过北京的酷暑”,他的母亲说不行,08有奥运。这位精英立即发表了一段高论:
“一提到北京主办奥运,中国的当局和民众都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大唱为国争光/中华民族傲立世界/全民一心......诸如此类的令人肉麻的高调(常被老外当喜剧笑料),管他对体育感不感兴趣的都跟着搀合,这难道不是地道的低智商的政治狂热。”
我倒觉得,这位精英才是真正的低智商。如果“为国争光”也是“肉麻的高调”,那么什么东西才是不肉麻的高调呢?是不是像某些精英一样,唯西方马首是瞻,变着戏法妖魔化中国才算是高尚的呢?英国也要办奥运了,面对采访的镜头,英国的民众也一样充满了自豪,一样为希望为自己的祖国争光;英国的运动员也一样,把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取得好成绩当成最大的愿望。莫非,英国人也把这些“当喜剧笑料”?
不错,奥林匹克运动的真谛在于对人类自身意志、品质、能力和美的不懈的追求,在于对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的追求,运动员需要在一种平等、自由、独立的状况下参加比赛。但是,奥运会绝对不是排斥爱国主义的。
作为一个以国别(当然也有地区参赛)参赛的全球性的运动盛会,民族情感、国家荣誉自然是奥运精神的一部分。奥运会是全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一个最好的平台,因此,运动员绝对不止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国家参赛,这与大奖赛是有着本质不同——后者是完全商业化了的。奥运会寄寓着人们对平等、和平、团结、幸福、自由的向往,因此,它既是体育,又是超越体育的。很多体育并不发达的国家,他们数十年来从未获得过任何奖牌,但坚持不渝的参加奥运会,因为他们希望借此宣示自己的存在。从来就是这样,奥运会就是各国个民族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难道独独就是中华民族不能借此展示自己?
有人看到中国运动员获得奖牌之后观众激动欢呼的场面就不太舒服,说中国人太注重金牌,太关注胜负了,说中国人让体育担负着太多的民族希望,所以对胜利的渴望太过强烈。我要说的是,如果体育比赛连这样起码的热情都没有,那我们还办奥运干什么?为胜利而欢呼,为失败而懊恼,这是人类最正常、最今本的感情,这难道也值得指责。其实我们很清楚,他们指责的并不是胜利的欢呼,不是举国的欢腾,他们的指责直接指向的是中国。当西方运动员获得金牌喜极而泣的时候,当牙买加举国为博尔特的胜利狂欢的时候,当美国人以特别礼遇迎接体操运动员回国的时候,那些批评中国的人从不放屁。
当然,奥运中可以有爱国热情,民族自豪,但有不仅限于如此,奥林匹克还有更多远远超出于此的内容。确实,我们的政府给奥运会赋予了太多的额外意义,我们的运动员身负着比别国的运动员更加沉重的包袱。确实,我们在对待奥运会的时候存在这唯金牌观念,但这些并不妨碍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宣泄自己的爱国热情。那种认为体育与爱国无关的论调,是一种肤浅的、恶毒的、双重标准的伪理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