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不隐去“郎平”

(2008-08-17 08:47:08)
标签:

评赛观赛

体育

郎平

女排

何智丽

李矛

鲍埃尔

爱国

专业精神

鞠晨曦

分类: 杂文札记

何不隐去“郎平”

文/鞠晨曦

 

    刚刚结束的中美女排“和平之战”之所以牵动我们的神经,原因只有一个,对手的主教练郎平是一个中国人!!

    关于“海外军团”的争论其实由来已久,从乒乓球的小山智丽(何智丽),到羽毛球的李矛,中国人的愤怒曾经如潮水般地宣泄过,不过,这次一有点不同,有两种声音在暗暗较劲。

    一种声音认为,看到中国人带队打败打中国人,心里堵得慌,他们套用一句名言说,体育虽然没有国界,但运动员、教练员是有国界的,以此质疑郎平的爱国心。确实,在上个世纪后期,以郎平为代表的中国女排曾经创造过五连冠的辉煌,女排精神曾经激励过几代人。现在,女排精神的代表人物反过头成为试图再创辉煌的中国女排的对手,确实出乎我们的预料。棋圣聂卫平在在赛前发牢骚说,中国人不为中国做事,尽跑到国外去,反过来带着球队,跟自己人打,太没有意思了。

    另一种声音则打扮的很理性,大赞郎平好样的,甚至赛前有好多阿Q发文说,这场比赛谁胜都是中国人的骄傲,言下之意是,如果美国队胜了,我们照样可以趾高气扬地说,瞧,她们的教练是咱中国人呢!也有阿Q在美国队进驻奥运村的时候,打出郎导,我爱你”横幅等到中国队真的输了,他们的心里再也超然不起来了,就大赞郎平的专业精神。

    记得钱钟书曾经说过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特别好吃,那你完全没有必要去见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同样,如果中国队输给了美国,我们没有必要去追究是谁在执教——既不要指责郎平不爱国,也没有太多的理由来盛赞郎平的专业精神,更不必拿“也是咱中国人”来长志气,我们唯一要关注的是比赛的过程是不是精彩,比赛的结果是胜了还是输了。为精彩鼓掌,为胜利欢呼,为失败懊恼,这就是体育比赛的全部。至于拿一场比赛来上纲上线,一会儿大谈爱国主义,一会儿玩弄专业精神,只会把体育比赛搅得索然无味。

    其实,爱国主义与当教练压根儿联系不到一起。我相信,郎平到美国当教练,绝对不是怀着满腔仇恨,以战胜中国为目的,这只是她实现人生理想的一种方式,或者说,一种生存与生活的选择。作为一个教练员,她希望自己的球队取得冠军,这是正常的,并不能因此就说她的专业精神比别的教练强;作为一个中国人,她当然也希望中国拿更多的金牌,不能因为她带队打败中国就是不爱国。当这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郎平的心情也是相当复杂的,当美国队员欢呼胜利的时候,她独自一人在场边木然地喝着矿泉水,我们真的无法想象她当时的心境。在这样的时候,我相信,郎平希望人们忘记自己,或者说,她希望,人们只把她当成一个符号——美国队教练,一切都到此为止。

    其实,外国教练带领中国队员战胜本国代表队也是常有的事情,当韩国人杨昌勋调教下的张娟娟击败韩国运动员夺得女子射箭个人金牌的时候,当法国人鲍埃尔带领中国女子佩剑队大胜法国队的时候,韩国人与法国人是不是也在经历着同样的争论。有一个细节倒是耐人寻味:中国女子佩剑队战胜法国之后,记者采访了鲍埃尔,鲍埃尔说,这一刻,我只是中国击剑队的一员。我想,鲍埃尔给足了中国人的面子,但我们在类似的问题上,是不死也应该让郎平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全球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体育人才的交流已经越来越频繁,今后,也许会有更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效力外国,也会有更多的洋教练来中国执教,我们如果老是纠缠于谁谁是哪国人,只会弄得自己经常不开心,也显示出中国人的狭隘。我们要做的是,尘归尘,土归土,教练只是教练,运动员只是运动员,让他们身上与运动无关的因素隐身退去,只是尽情地享受体育就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