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毛巾引发的人生困惑
鞠晨曦
汉语中有个成语,习焉不察。它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人们常常遗忘那些过于熟悉的东西。
大约是6天以前的清晨,我习惯性地将手伸向毛巾架,突然发现拿到的面巾不是自己常用的那条。
我审视着这条蓝色的毛巾,竭力在记忆中搜寻自己每天使用的那块毛巾是什么颜色,有什么花纹,但一无所得。我来回端详毛巾架上的六七条毛巾,仍然无法确定哪一条是我的面巾。
手感告诉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手头的这块不是我的。
每天,我都在毛巾架上伸手可及那个固定的地方拿到自己的面巾,洗完脸后又将它放回那里,这样动作完全是程式化的,从来用不着思考、确认或记忆。也许昨天老婆洗头发的时候,用我的面巾来擦干湿发,却没有将它放回那个固定的位置,导致了今天的紊乱。
我问老婆把我的面巾放到哪里了。老婆说,记不起来了。
低头看着手中的蓝色面巾,我想,也许老婆把我的面巾丢到一个不容易找到的地方了,也许我的面巾也是蓝色的,也许我手头的这块是儿子的面巾——它这么小,只适合小孩。
反正儿子在学校寄宿,我就暂且用用吧。这样的境况让我懊恼不已,生活的反讽让我芒刺在背。
昨天早晨洗漱完毕后,我在卧室的卫生间看到一块蓝色的毛巾,用手一摸,我断定,这就是我的面巾。于是我把它取下来,小心翼翼地清洗了一遍。我心里对它说,老朋友,我已经几天没有见到你了,你身上也许落满灰尘了吧。
昨天夜里,当我想要使用我自己的毛巾时,发现它不见了。我向老婆抗议:你是不是又拿走了我的毛巾?老婆反问,你为什么把我洗脚用的毛巾放到洗脸的卫生间来了?
这个事实对我构成更加严重的反讽,我只好向老婆求救:我的面巾到底是那一块?
老婆用诧异的眼神瞪着我,指着一块黄色条纹的毛巾说,这不是你的吗?
我一把将它抢在手中,就像一个失散多日的灵魂回归到肉身。是的,正是那种熟悉的感觉——纷扰的迷雾一下子烟消云散,眼前玉宇澄清,春暖花开。
躺在床上,我很久没有入睡,我在想:为什么越是熟悉的东西,越是容易被我们忘记呢?
由此往更深的层次思考:我们每天都处在母亲的关爱之中,但是,我们是否常常忘记母亲关切的眼神了呢?我们是不是因为对儿子的关心而忘记儿子的切身感受呢?我们是不是因为每天与妻子长相厮守而忘记曾经的爱情承诺呢?是不是一定要等到有一天,突然发现母亲老态龙钟,发现儿子委屈愤懑,发现妻子哀怨忧伤,才意识到自己如此轻易地把宝贵的东西弃若敝履呢?
由此想到汶川的地震。对于那些每天身处平安的人们来说,在鸡马蒜皮、繁琐零碎、左磕右碰、捉襟见肘的生活中,从来就感觉不到平安是福的道理;当我们看到狂虐的地震瞬间夺走成千上万的生命的时候,看到数十年经营的心血被大地毁于一旦,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平平安安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人生,竟然是由如此荒诞的一个悖论在支撑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