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超市原理
文/鞠晨曦
学校办了数学系,竟然成为被诟病的一个把柄。
一位昔日领导到我办公室来,问学校的数学系有多少人,我说19人,他说,那还办什么数学系呢?数学系的学生将来怎么就业?除了考研究生还有什么出路吗?办学怎么能不考虑市场需求呢?数学系是永远也做不大的。口吻与外面传言的一样。
我说,这样的大问题是董事会和校长们要考虑的,不需要我一介草民来操心。但是,我听说办超市的人有另外一种思维,好像值得借鉴。
办大超市,目的肯定是赚钱,但超市不能因此就只卖高利润的商品,不卖那些利润很低的商品。在超市所卖的商品中,有的不但不赚钱,反而还要赔本;如果没有这些赔本的商品,超市早就关门大吉了。
道理很简单,超市的对顾客的吸引力不外三点:一是商品丰富,可以满足顾客多方面需求,可以让顾客一站买好全部需要买的东西;二是价格便宜,具有平价优势;三是购物环境和服务态度好,产品质量有保证。商家为了吸引顾客,常常以零利润甚至负利润的价格出售老百姓日常使用最广泛的商品:如油、米、盐、醋、时令菜肴等。正是这些利润不高的日常普通用品把顾客吸引到超市里来的,买走了大量其他商品,如进口水果,海鲜、烟酒、副食、保健品,健身用品等。如果没有这些低利润的东西,超市的高利润商品将无人问津。
因此,即使用超市经营商的眼光来看,数学专业也不应该被诟病:办数学专业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学校本来有公数课,教师是现成的,教室是现成的,既不需要实验室,也不需要实训基地,可以说是零投资。既然是零投资,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大亏血本。
数学科学之母,有数学专业就表明学校有着较高的品味;同时,数学专业有利于学校发展工科专业,形成理工相互促进的局面。办数学决不是一件没有颜面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学校办学不能单纯从商业角度考虑,什么赚钱就办什么,什么不赚钱就不办什么。这样的思维有点狭隘。如果没有那些不赚钱的专业,说不定那些赚钱的专业也会萎缩。
涉外在办数学专业,中文专业,其实也是在表明一种姿态:我们不是为了赚钱而办学,我们办学是有一个高远的理想在支撑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