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的音乐观

(2006-07-09 21:10:43)
分类: 读书笔记

古人的音乐观

——读《乐记》

 

一、音乐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声、音、乐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乐记·乐本》中说: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郑玄注:“宫、商、角、徵、羽杂比曰音,单出曰声。”

二、音乐的性质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乐,义近于礼。

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

唯乐不可以为伪。

 

三、音乐的作用

古者特别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所以对音乐的划分也往往从教化角度来进行。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怙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征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是故志微瞧杀之音作,而民思忧;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邪散、狄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生民之道.乐为大焉。

四、音乐的境界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世界杯落幕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