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自己少,唯恐别人多
文/鞠晨曦
小孩的心思,有时叫人哭笑不得。
儿子今天要参加长沙市的合唱比赛,不能回家吃中餐,所以,在平日给5元钱的基础上,我给他加了几元钱。比儿子略大的外甥林锋在一边着急了,抢着说:“不要给了,他够了。”我问为什么,他说:“他中午不用回家,省下了2元钱的车费,加上他一块钱的零用钱,刚好三块,盒饭是三块钱一个的。”他的心思很明显,绝对不能让鞠翀因为参加合唱而占便宜。
我说,参加合唱不仅仅需要吃盒饭,还需要喝水、吃点零食。这是对他参加合唱的奖励。
阿锋没有再申辩,但一脸的不高兴。
类似的事情还很多,比如,一同出去玩,买零食的时候,总是计算别人的那份是不是花钱更多一些,所以常常碰到两难的情况:那贵一点的恰好是自己不喜欢吃的,而喜欢吃的那份又明显便宜一些。有好几次吃完零食之后,故意当着我的面问鞠翀:“你的那个烤牛排多少钱一份。”
吃水果的时候也很逗,如果是桃子、杨梅等小体积水果,每次都会问:“每人几颗?”这话的意思不是要确定自己可以吃到多少,而是为了监督别人是否超标。如果是西瓜之类的水果,就费劲心思挑选大的。
甚至折被子也出笑话,竟然只折自己睡的那一边。我说,那好,以后煮饭我也只煮自己吃的那一份,小孩就偷偷笑。
不过,小孩的心思溢于言表,小气,但有点可爱。成年人耍起这种平均主义的心思来,精打细算,不露痕迹,技巧已经炉火纯清,又哪是小孩所能比你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