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基金的扎堆出现可以很容易控制股价,为其基金净值排名的提升创造条件。不少基金经理利用熟人圈子,几个基金同时买入同一家公司的股票,然后不断推高股价,以获得超额收益。但此行为有操纵股价之嫌疑。
基金舍弃低估值的蓝筹股而追求高估值的创业板股票,其动机不仅仅是为了做高基金的净值,还涉嫌利益输送等违法活动。我们看到一个经常出现的现象是,一边是基金的集中买入,而另一边是发起人股东在疯狂抛售股票,市场中为何有如此蹊跷的事情?这不是赤裸裸的利益输送吗?
根据统计,仅5月份的前12个交易日就有238家创业板公司发布了股东减持的公告,减持金额为175亿元,创今年新高。其中,智飞生物的高管减持12.7亿元,碧水源股东套现8.9亿元,掌趣科技高管套现4.36亿元。在这些发起人股东大肆套现的同时,股价不断创新高,这背后是否有不正当的交易?值得有关部门高度关注。
有些股票还出现了社保基金的影子,例如:华宜兄弟(代码300027)从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三组合,共计790万股。再如,蓝色光标(代码300058),2012年第四季度出现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五组合,合计1139.87万股,乐视网(代码300104), 从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全国社保基金四一七组合,2012年第2季度有300多万股,第三季度增加到近600万股,第四季度再增加到680万股。
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它的风格应该以稳健为上。将社保基金置于风险的创业板市场,是否合适?也需要有关监管部门认真关注。
如果监管部门在股票市场掀起类似4月份债券市场的监管风暴,则创业板市场必然首当其冲,对于散户投资者而言风险不言而喻。
第二个问题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缺乏科技创新的能力。假如创业板公司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产品有广阔的市场潜力,那么,市场给于高估值并不足虑。但实际情况却是上市公司并无核心竞争力,很多创业板公司和中小板公司都是依靠国有大型企业的订单而生存,如果说大型国有企业是老树的话,这些公司就是老树上发出的新芽。他们与国有企业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
还有不少公司是依靠给国外企业做产品配件或成品代工,这些企业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更没有自己的品牌,国际市场一旦有波动,这些企业就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光伏产业就是典型的案例。
我们给于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公司以很高的估值,无疑是在鼓励不思进取。2000年前后,我们也曾经像华尔街投资者一样爆炒过网络科技股,但美国的科技泡沫里诞生了微软和苹果等一大批优秀的公司,而我们的股市泡沫过后什么都没有流下。
投资者需要反思,监管者同样需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