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2011年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从投资的角度看,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认真总结。2011年股市和期货市场运行的结果都相当超出市场的普遍预期,之所以如此,与下面几个“意外”有很大关系:
1、消费没有因为工资的增长而提速
2、钢铁和水泥没有随着房地产投资的增长而繁荣
2011年初政府公布1000万套保障型住房建设任务后,水泥、钢铁类公司的股票出现强劲上涨,第一季度水泥板块上涨近50%,很多建材销售商也参与了囤积,但从第二季度末和第三季度初,在每年的建筑施工旺季,水泥和钢材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销售大增的局面,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滞销现象。
笔者在2011年9月份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分析此现象,笔者认为,在政绩考核的压力下,保障性住房的施工建设数据很可能被高估,也就是说,30%左右的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存在高估的可能性。水泥市场旺季不旺的事实说明我们年初的预期存在误差,或者说,我们过高地估计了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数量和进度。
当时笔者判断:从水泥股的暴跌和水泥市场的颓势,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长已经减速的现实(不管统计数据是多少)。如果该结论正确,那么,与房地产投资有关的钢铁、建材、家电、有色等行业都将受到影响。从第四季度的市场表现看,这些结论一一被验证。
展望未来,对2012年经济运行及股票市场运行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房地产市场,需要关注的是官方统计数据低估房价下跌的幅度及高估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无论是对房价的低估还是对房地产投资的高估都会影响到宏观经济决策的调整,导致紧缩政策“超调”。
3、宏观与微观的背离
2011年存在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宏观经济数据都很好,税收增长超过20%,GDP增长速度虽然逐季回落,但仍然在9%左右。而微观经济状况却很糟糕,有些企业感觉比2008年还差,尤其是去年第三季度以后,不少上市公司的业绩明显下滑。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微观企业的感受与宏观统计数据的背离,原因与前面一个问题的结论是一样的,在18大之前,这些看上去十分矛盾的现象应该还会继续存在,投资者需要擦亮眼睛才能避免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