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 |
日前,人民银行公布了10月份的金融数据,人民币存款当月下降4498亿元,同比多降6020亿元(去年同期增加1523亿元)。从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存款下降5062亿元,同比多降5052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下降1947亿元,同比多降1436亿元;财政存款增加2093亿元,同比少增22亿元。央行的解释是“10月份各项存款下降较多,主要是10月末新股发行期间企业、个人申购新股使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分流所致”。但笔者以为,央行的分析只解释了存款减少的原因,没有分析它背后隐藏的诸多的市场信号,尤其对股票市场而言,存款的大幅度减少可能是行情见顶的标志。
在我国2000年至2006年的6年里(1999年之前缺乏统计数据),按照月份计算,存款减少的只有4个月,第一次出现是2000年的7月份,当月各项存款总额比上月减少了288亿元,主要是企业存款变动引起的,企业存款减少500亿元。第二次是2000年10月份,当月存款总额减少9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减少538亿元;第三次是2001年5月,各项存款总额比上月减少了50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减少了646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减少225 亿元;第四次是2001年7月份,各项存款总额减少了149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比上月减少了2087亿元。
从上述四次存款减少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几个有意思的结论:第一,每次存款减少都对应着股票市场上重要的点位或阶段,例如,上海综合指数是2000年7月超越2000点的,同样,2001年6月份创造了2245点的“新”历史纪录。第二,存款减少的情况是成对出现的,第一次存款减少和第二次存款减少出现的时间相隔2个月,第三次和第四次只相隔1个月。第三个规律是,存款减少可能是股票市场见顶的标志。另外,这四次存款减少都主要是由企业存款减少导致的,其中的缘由可能是那时的股票市场投资者主要是私募基金,个人投资者所占的资金比例较低。
在上述规律中,第三条规律最引人注意,把存款减少作为股票行情结束的标志是否正确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但笔者认为存款减少和行情见顶之间的确存在内在的联系。因为决定行情的是边际增量资金,存款减少意味着边际增量资金会减少,尤其是存款的大幅度减少更意味着后续的增量资金的不足。
今年4月份以来,我国银行存款出现了6次减少,分别是4、5、7、8、9、10月份,其中4月减少1674亿元,5月减少2859亿元,变化比较大,而7、8、9三个月减少的幅度很小,分别只有82亿元、384亿元和100亿元,变化最剧烈的是10月份。按照上述分析推理,4、5月份应该是边际增量资金出现了一个峰值,应该是行情见顶的信号,事实上5月30号之后,股市的确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5""30之后,股市不仅没有出现持续的下跌,而且创出了新高,如何解释?5""30之后的7、8、9三个月存款依然出现减少,说明储蓄资金还是大量地向股票市场流动,但和4、5月份相比并没有出现边际上的增量资金,这说明大部分股票价格无法创新高,但少数大盘指标股却大幅度上涨使指数不断创新高,这是很特殊的情况,应该和预期中的股指期货有关。但不管情况如何特殊,10月份的巨量存款减少可能意味着行情将难以再创新高!除非银行存款有更大规模的减少,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样的可能性在可以预见的一年内几乎为零。
如果推理正确的话,那么10月份银行存款减少的4498亿元和上海综合指数的6124点将一起成为一个新的历史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