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亲戚、朋友之间往来免不了要交流一下投资心得,尤其是今年的春节,交流股市投资心得几乎占据了大部分内容。当很多朋友问我2007年应该如何炒股时,我的建议是“2007年不要炒股票”,这样的回答让朋友们感到很失望,因为一年前,笔者曾经极力鼓动大家投资股票市场,而这一年,他们都小有收获。没想到,一年之后,我会给出这样的建议。
在失望之余,不少人就会给自己另外一个选择:既然2007年投资股市的风险比较大,干脆买基金算了。这让我感到十分惊讶和意外。惊讶的是,我的这些朋友既然以为基金是无风险的投资产品!意外的是,他们竟然不知道股市与基金之间就是皮与毛之间的关系!
我的这些朋友大多数接受过大学教育,都属于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尚且如此认识证券投资基金,何况一般的社会公众了。在他们的认识中,错误了把证券投资基金理解为高收益的储蓄产品,于是,把原来“养老防病”的预防性储蓄存款或购买国债的钱全部都用来购买基金。
由于市场对证券投资基金的错误认识,导致了投资者疯狂购买基金的现象,使证券投资基金在迅速膨胀的同时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其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基金管理的资金的迅速膨胀助长了市场的投机之风,基金的募集资金数量成了市场价格涨跌的风向标,在熊市中树立起来的价值投资理念逐渐被投机所替代。
二是,由于这些资金在购买基金时根本没有考虑风险的存在,一旦市场下跌,基金净值下跌,可能会导致这些投资者疯狂赎回基金,使基金被动抛售股票,使市场进入恶性循环,不仅容易导致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甚至会引发市场的崩盘。
2006年10月以来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已经向我们揭示了上述风险的存在。当投资者疯狂购买基金时,基金的资金量急剧增加,基金经理为了尽快完成建仓,上演了争抢指标股的一幕,拉动指数迅速上涨,创造了2个月上涨1000点的记录!而2007年2月27日的大跌,我们也看到了基金的影子,尽管对当天的股市狂泻有很多种解释,但笔者认为,当天的基金重仓股集体出货是导致股价大幅度下跌的最直接的原因。为什么当天的基金重仓股要出货?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主动调整仓位,是主动减持;二是被动减持,是因为遭遇了赎回的压力而被动卖出股票。根据笔者的观察,第二种可能性最大。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股市中的资金就是这些“水”,当股市中充满了无风险意识的“水”时,股市的系统风险就很大了。作为监管当局,证监会对此明察秋毫。日前,公开的《针对基金行业现状,证监会接受新华社采访讲话稿》一文是切中要害的。该文的核心内容就是提示基金的风险,希望投资者树立风险观念和长期投资的理念。为什么要在大跌之后出台这样的讲话?其中的涵义是值得玩味的。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笔者最新出版的新书《资本风暴》(铁道出版社2007年出版),可能会有另外一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