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修佛也能谈恋爱(顺手拈来的爱情故事)
标签:
仓央嘉措阿难断鸿零雁记河南朵多 |
分类: 随笔·札记 |
原来修佛也能谈恋爱
朵多
近来有一部电影,里面提到一个有关佛家的爱情故事。其实,电影本身乏善可陈,倒是这则爱情故事,使我沉吟不已。原来,佛家也是这样云空未必空的。也许红尘和禅境,无非在于人的一念之间吧。但无论如何,七情六欲这些东西,在做为自然人的我们身上,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怪不得当年阿难对佛祖说
佛祖问阿难:你有多喜欢这女子?
我们常问:会有多喜欢?
可是一见钟情便可倾心一世?
http://s7/middle/48315c2at939146a43f76&690
阿难的境界,绝非常人可比。阿难对于爱情的坦然,让我又想起另一位为情所困的僧人仓央嘉措,他的爱情是那么地纠结,他说: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http://s3/middle/48315c2at93914a127c42&690
仓央嘉措画像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佛与爱,没有谁负谁,只是信佛和信爱情的人自己负了佛或爱情。仓央嘉措,倒底是放不下,也拾不起。其实,应该说阿难做为一个信徒,心里没有政治上的负担,而仓央嘉措却不同,他是做为一位神一而生的,他注定不能随心所欲地追求爱情。所以,他又说: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是这句,也稍输阿难。
佛之所以能成佛,就是放下了世俗的名与利,仓央嘉措不是放不下,而是无法放下,所以,他的人生也是注定的悲剧。阿难没有此等烦事为扰,才能有原等三个五百年的心甘情愿吧。
可是不问回报而付出等待,这样的人在常人眼里,却近乎于痴了。
因为爱情里,哪个人会不求回报呢?
佛云:阿难,某日等那女子从桥上经过,那也便只是经过了,此刻你已化身成了石桥,注定只与风雨厮守。这一切你都明白,仍旧只为那场遇见而甘受造化之苦。
五百年,不长,在亘古之爱者的眼里,也不过只是瞬息之间,眨眼即过;五百年,不短,在为季节沉伤的爱者眼里,五百年春秋,代表了五百次的喜悦与沉伤。五百年,也不过只是孙猴儿等待唐僧一块取经的时间;五百年,也是大唐盛世的一个王朝的由盛而衰的时间。
阿难对于那少女的爱,已经超越了时间。
佛云:阿难,你究竟有多喜欢那从桥上经过的女子,令你舍身弃道,甘受情劫之苦?于是乎,阿难便有了这样的回答:我愿化身为青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那少女从桥上走过。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这又是一位佛家人,也是一个为情所困的人。但几百年以来,却似乎只有他得到了“情僧”的雅号。情僧,正是他一生中情感的写照。但他的诗歌里,专写爱情的似乎并不多,只因我们说佛家的爱情,便不得不提到这位情僧——苏曼殊。
http://s16/middle/48315c2at939150bb274f&690
其实,读苏诗,来观苏的爱情,不若去读他小说《断鸿零雁记》,来观见他的爱情与人生。《断鸿零雁记》是记已归之事,《春雨》诗则写未归之思。无论是归来之事,还是未归之思,于他都是一种心境的表露。
于此,我们亦可知:诗出于心,爱出于心,同样禅也出自于心。
那么,我不禁想问:爱情是什么,禅又是什么呢?
http://s7/middle/48315c2at9391528b54e6&690
那位愿意化身为青石桥的阿难说不清,那位在归山与入世之间扰的法王说不清,就是烂漫的樱花深处,走来一位身着破衣的情僧也说不清吧。
只是在佛心里,一切都缘于心的禅吧。而做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只是参不透这个道理而已。
心物可以共观,心领得物之真境,心即是禅。可能,在佛者的心里,爱也是一种禅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