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论】遗忘与苍凉(《文艺报》2012年8月27日)

(2012-08-27 17:13:13)
标签:

阿平

南翔

借条

《天涯》

欧阳德

文化

分类: 发表目录

遗忘与苍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08月27日08:16 欧阳德彬

  南翔短篇小说《1978年发现的借条》

  《天涯》2012年第4期

  南翔短篇小说《1978年发现的借条》描写了上个世纪70年代发生的故事,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苍凉和无奈。小说主人公阿平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因救人落下一身伤疤和一条残腿。高昂的医药费使他原本已窘迫拮据的家庭风雨飘摇,车站工会的救助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无奈之下,他拿出一张1948年的借条:当年游击队大队长向他的祖父借了枪支弹药和粮油家畜,承诺“打下江山后一并偿还”。“我”是阿平辅导的学生,陪同阿平辗转于铁路局、公安局、民政局等政府部门,期冀兑现当年的借条,以缓拮据。然而,所到单位,要么相互推诿,要么言之凿凿,终究不能兑现,最后不了了之。小说不仅揭示了当代社会的一个侧影,而且有着深广的历史跨度和深远的文学视野,对漫长的历史时空进行了探索和投射。小说故事立足民间,看似戏剧性的虚构,却扎根于历史,淋漓尽致地映照现实。

  铁路局的接待人员说:“领导都很忙,不可能为这点不相干的事分心。”公安局副局长说:“我想大队长如果不是丧失了阶级立场,就根本不需要打借条,缴枪不杀就是最高礼遇了。”民政局科长说:“我们这里只管火葬场,还有就是退伍军人安置,还没听说过要管一张借条的,而且是30年前的莫名其妙的借条。”各路人物皆有自己的固化思维,历史的承诺轻如鸿羽。纵观民族史,“现实”是惟一的遵循尺度,为了现实的需要,历史记忆可以不断被粉饰、被遗忘乃至被抛弃。一个不断遗忘与丧失记忆的民族是可悲的。诸多社会问题困扰着心怀良知的作家,使他不断地反思过去,忧民伤时,形诸小说。一如钱穆所言:“对于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其国家乃有再向前发展的希望。”

  “我忽然发现,在缤纷之中,有一只小小的寂寞的蜗牛,不知如何克服了险阻,攀上了丝瓜蔓,行走之慢,几乎看不到他的蠕动。”蜗牛是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哲学意象,暗示着民族精神进步的缓慢。蜗牛也是作家的自喻,透着“荷戟独彷徨”的情味。阿平天性善良、谦恭知礼、舍身救人,“是整个车站惟一会敲门的男人,即使门虚掩着”,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这样一个好人,竟然一步步走向颓废。他不仅是一个个体,而且是每一位被欺骗、被蒙蔽、被侮辱、被损害者的象征,他们或多或少都遭受着精神的痛楚和生活的暗淡,生如草芥、卑贱如蚁,在高歌猛进的时代默默凋零。

  小说的结尾犹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公元2011年仲夏,“我”在报上读到一则新闻:《游击队打的借条今犹在,是否能兑现尚不知》,新闻中所讲的一件史实,几乎是30多年前阿平家借条的翻版。“我”顿时兴奋莫名,辗转通过故旧,联络阿平告知此事。此时的阿平已经退休了,他的声音有一些苍凉,道,“那张借条,我回家之后,就被我爸一把撕了。”“我”悚然道,“为什么呀?太可惜了!‘文革’都熬过了呀。”阿平淡淡道,“什么可惜的,留着也是一张废纸。我爸说,其实我公公手里,祖传了不少金银细软,都埋起来了,但是就不肯讲埋在哪里,再困难也不讲。公公临死前留了一句话给我爸,乱世穷,赛神仙。”即使“借条”之事发生在今天,也只能是一样的结果,挥之不去的苍凉和无奈于焉浮现。

  南翔并没有对善于遗忘、踟蹰不前这一民族痼疾做怒目金刚式的鞭挞,而是以纯净的白描笔法使其皱褶之处的积弊纤毫毕现,对历史和时代发奸擿伏,隐隐却深刻地提出质疑,塑造了一个暗藏锋芒又不失文雅的艺术世界。

  (欧阳德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