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怀疑我的膝盖......和未来
一场特殊的足球赛上周在马德里举行,球场上不仅有皇马球星劳尔和卡西利亚斯,而且还有纳达尔和他的网球伙伴们。最终,由费雷尔、费雷罗和洛佩兹等加盟的“卡西利亚斯朋友队”,击败了纳达尔以及德约科维奇和莫亚领衔的“纳达尔朋友队”。参加活动的还有纳达尔两位大名鼎鼎的同胞,F1车手阿隆索以及目前已排名世界第二的高尔夫球星加西亚;而除了足球赛之外,当天的比试项目还包括网球以及小型赛车,纳达尔和劳尔成了双打搭档。
原来,这是一项以抗击疟疾为主题的慈善活动,吸引到的现场观众过万,而活动最终募集到了超过20万欧元的善款。纳达尔兴奋地表示:“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伟大的运动员能够为了这项慈善活动而走到一起来,我希望这能成为一项固定的传统活动,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们。”
考虑到纳达尔在因膝伤提前结束2008赛季之前,马德里大师赛是他最后一项得以顺利完赛的赛事,家乡人更为关心他的伤情。纳达尔打消了人们的疑虑:“我只是肩膀有些酸痛而已,不过那只是刻苦训练造成的,我的双膝目前情况完美。”
在经过了本赛季93场单打和18场双打比赛的疯狂奔跑之后,膝关节支撑不住,恐怖只能算是很自然的结局。在2009赛季即将到来时,人们又提出了那个曾在过去几年中被频频提及的问题——纳达尔,他还能再这么疯狂地奔跑几个年头?面对这样的质疑,纳达尔上周在马德里回应:“还记得当年我只有16岁时吗?人们早已有过同样的疑问;但我现在已经22岁了,情况看上去一切良好。我尊重人们的看法,但有时候,他们在开口之前并没有经过思考。”
纳达尔继续论述道,很多人都曾预言他的职业寿命将会因为他不惜力的打法而比其他人更短,但他已经在职业网坛打了七年,而且还是质量很高的七年。“即便我25岁便退役,我也将拥有十年的职业生涯,不算短了;更何况,和三年前相比,如今我在比赛中的跑动量明显减少,因为我越来越靠近底线回球,而且也打得更有攻击性。”纳达尔如此说道。
在经过了连续三四年的漫长追逐后终于在今年取代费德勒世界第一以及温布尔登王者地位的经历,也让纳达尔能够用更加哲学化的思路来看待自己的未来。在他看来,也许他最终确实会因为身体原因而不得不告别职业网坛,但更可能的原因,还在于“当我自认为已无法让自己变得更好,并且失去了夺冠的动力时,也许那就是我职业生涯的终点了。”纳达尔的下一句话更像是对ATP的警告:“不过,以目前这么密集的赛程,我是不可能支撑到三十岁的。”
既然未来对所有人都是未知数,那么,更重要的便是尽情享受现在。就在今年的美网赛上,已身为世界第一的纳达尔就曾表示过:“我知道世界第一有多难当,也许下个月我就会掉到世界第二或第三;因此,我会好好享受现在作为世界第一的每一刻。”
永远都不满足于球技的提升,但永远都对已拥有的东西心怀满足,这可能就是纳达尔为什么能够在如此狂野外表下总能够保持住平和的心态。回忆起今年的草地赛季,纳达尔坦承,他原本只是带着能够赢一两场比赛的目的来到了女王杯草地赛,但他最终却意外夺冠,这让他突然拥有了更强的草地信心和更好的草地状态;而那场惊心动魄的温布尔登决赛,纳达尔现在回想起来说,费德勒在决胜盘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打得比自己更好:“但我告诉自己,首先要专注于保住发球局,然后才可能在罗杰的发球局中找到机会——你知道,在草地这种快速球场,一两个漂亮的接发球就能够改变全局。”而这,最终也正变成了事实。
这场温布尔登决赛以及整个2008年,都大大增加了纳达尔在网球历史中的份量;而这一页,如今已彻底翻了过去。马德里的慈善活动结束后,纳达尔回到自己的马略卡岛家乡,他将和父母共同迎来圣诞夜,并且在第二天去外公外婆家享用圣诞午餐。
在那之后,2009赛季将隆隆到来,并将无法阻拦地飞速行进又一个11个月。纳达尔将迎来怎样的2009年?他还能够再奔跑多少年?这些问题,都只有时间才能最终给出答案。但有一点纳达尔是确定的——当所有这些喧嚣都尘埃落定时,你希望以怎样的形象被铭记在网球史上和球迷心里?纳达尔的回答是:“一个好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作为一个好人而已。”
他不会成为“博格第二”
纳达尔上周在论及人们对他职业寿命的疑问时回答道,即便他在25岁时就不得不退役,2001年便已转为职业球员的他,职业生涯的长度也将达到十年。
25岁退役,这在网球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年龄,因为当年的瑞典球王博格在拿到11个大满贯桂冠之后,便是在当打之年的25岁便宣告退役。
人们在纳达尔和博格之间确实能够找到很多的共同点——都是早早成名,博格在1974年的罗兰•加洛斯实现人生第一个大满贯时刚过18岁生日而已;他们也都有着摇滚歌星一样的长发和赛场上钢铁般的意志力。博格同样曾被看作是泥地专家,他在法网赛上六度夺冠,而纳达尔也已实现了法网赛四连冠;巧合的是,他们都将自己红土场上的统治力蔓延到了温布尔登的草地,博格夺得了五次温网赛桂冠,而纳达尔今年同样是在这里实现了突破。
不过,他们的相似之处恐怕就到此为止了。博格当年在25岁便早早告退的主要原因并非来自于体能或技术,而更来自于心理,他在康纳斯、麦肯罗以及急速上升的伦德尔的共同冲击下压力重重,并且未能在名利的诱惑下更好地把持住自己。
而纳达尔完全不同,对于生活、网球以及竞争,他都比当年的博格更加充满了热爱。博格曾经过早地来到了这样一个阶段,那便是对大满贯之外的中小型赛事几乎完全失去了兴趣,这虽然提高了他对于大满贯赛事的专注度,却也令他损失了很多成长的机会。而纳达尔则完全不同,只要他走上赛场,他始终拿出百分之一百的投入程度;纳达尔今年在评价他密集的赛程时也曾表示过,他还不愿意采取所谓的“牺牲数量换取质量”的策略。关于此,有一点很有说服力——纳达尔在22岁的年龄就获得了12个大师系列赛事冠军,仅次于阿加西的17个和费德勒的14个而排名史上第三位。
当年的博格,是在对继续前进失去了动力以及对维持球王地位所面对压力的双重挤压之下,才在25岁的年纪就早早挥舞了白旗。而这显然不会发生在纳达尔身上,因为竞争正是他的最爱,而不断提升自己恰是他的动力,而且他还能够对名利的诱惑保持免疫力。就像纳达尔在赛季结束后说的那样:“我还有提高的空间,我希望尽可能长久地留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为此我将不惜一切努力。”
疯狂08,挤不入史上十大
虽然成为了继1980年的博格之后第一位在法网和温网连续夺冠的球员,并且还增添上一枚奥运会金牌,在另两项大满贯赛事中也都打入了半决赛;不过,按照ESPN对于公开赛年代最伟大十个赛季的排名,纳达尔的2008年还无法跻身这史上十大赛季。
毕竟,一个赛季中夺得两个大满贯桂冠,并非一桩小概率事件——仅1969到1999这三十年间,其中的二十年都出现过一位球员单赛季拿下两个或以上大满贯冠军的现象,桑普拉斯更是在1993至1997这五年间实现了四次。而转入新世纪以来,费德勒将之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他在2004、2006和2007这三年间每年都获得了三个大满贯桂冠。
纳达尔尽管无法在史上十大赛季中留名,但他自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博格是赢得职业生涯第五个大满贯冠军时最年轻的球员,他在夺得1978年的法网桂冠时刚刚22岁;而纳达尔在今年温布尔登赢得人生第五座大满贯冠军奖杯时,22岁生日仅仅刚过去一个月。
现在,就让我们跳入历史的长河,看看公开赛年代最疯狂的十大赛季——
1.罗德•拉沃的1969年:这是网坛的终极成就,年已30岁的左撇子赢得了全部四大满贯赛事的冠军;他在除澳网之外另三项赛事中决赛击败的罗斯维尔、纽康比以及罗切不仅都是他的澳洲同乡,而且也都是日后进入了网球名人堂的伟大球员。
2.格拉夫的1988年:当年只有19岁的她不仅赢得四大满贯赛事女单桂冠,而且还用一枚奥运会金牌成就了“金满贯”。
3.玛格丽特•考特的1970年:这个身材瘦长的澳洲姑娘曾在1966年离开网坛,但复出后却比之前打得更棒。她拿下了这一年的全满贯,包括对比利•简•金的那场14比12和11比9胜出的温布尔登决赛。
4.纳夫拉蒂诺娃的1983至1984年:大器晚成的她,直到1982年的26岁生日后才开始显示出统治性的力量。1983年她的赛季战绩为86胜1负,唯一的失利来自法网赛第四轮;次年她再获三个大满贯桂冠,赛季总战绩为78胜2负。
5.费德勒的2006年:在他每年获得三个大满贯冠军的三年里,他在2006赛季的表现最具统治性——赛季总战绩为92胜5负,并且获得了12个单打冠军。
6.辛吉斯的1997年:她在那一年的九月份才迎来17岁生日,但她那一年赢得了包括三个大满贯在内的12个单打桂冠,输给马约莉的法网决赛是唯一的遗憾。
7.维兰德的1988年:在这个瑞典人职业生涯总共获得的七个大满贯桂冠中,他在1988年获得的三个几乎占去了一半;他在温布尔登的八强战落败,而这也是他在这项赛事中晋级的最佳轮次了。
8.康纳斯的1974年:他因为参加世界团体网球赛而被禁止参加法网赛,但他拿下了另外三项大满贯的桂冠;赛季冠军数量达到惊人的15项,单打总战绩为99胜4负。
9.麦肯罗的1984年:他的12个冠军中包括温网和美网赛,他的法网赛亚军也成为他职业生涯中距离这项桂冠最近的一次;82胜3负的赛季胜率高达96%,至今仍是男子网坛的历史纪录。
10.桑普拉斯的1994年:在他获得年终世界第一的连续六年中,这是具有统治力的一年——不仅赢得包括两个大满贯在内的十项桂冠,而且还赢得印第安维尔斯、迈阿密以及年终总决赛这样的大赛,甚至在意大利公开赛的红土上夺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