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超级赛事”真的能够落户中国
北京 还是上海
这将是国际网球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难题
不如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你更愿意看到这项赛事在哪个城市举行?
北京和上海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同一个意思:ATP和WTA从2009年开始的新版图,充分显示了国际网球世界对于亚洲和中国网球市场的重视;北京和上海两者都作为中国的城市,在这件事上不应该被看作是竞争甚至是对立的关系。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分析两座城市各自的优势。从北京来说,中国网球公开赛从举办之初就搭建了一个大型网球赛事的架子,特别是对于男女合赛的管理与经营,过去三年时间的锤炼非常有价值。当然,上海也曾举办过几年的女子巡回赛事,2000年还是在同一周举行,2001和2003年则都是先举办男子赛事后举办女子赛事的“背靠背”,只有2002年因为举办大师杯而没有举办男子的喜力公开赛,而只单独举行了女子巡回赛事。但毫无疑问,上海方面近几年的重点,还是在男子的大师杯赛。
场馆是北京的另一大优势,将举办北京奥运会的奥林匹克网球中心不仅有一个可容纳1万2到1万5千人的中央球场,还有可容纳三四千人的二号及三号球场以及七片有200人小型看台的球场,另外还有多片训练场。这样的场馆规模,完全适应大师系列赛事短期内有多个选手进行比赛、而且是多位名将进行比赛的要求。另外,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地处四五环间,距离机场也不算远,而且餐饮及酒店住宿等设施届时也都将会非常齐全。
相比而言,上海的旗忠网球中心只有一个高规格的中央球场,非常适合举办像大师杯这样小规模、高档次的赛事,但对于大师系列赛事来说就嫌小了。当然,如果上海能够成功得到大师系列赛事的举办权,一定会扩大现有场馆等设施。
另外,北京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虽然国际色彩不如上海浓厚,但各阶层的人更加丰富;在北京举办大型赛事和推广网球运动,其影响力不可能被国际网球组织所忽视。
上海也自有上海的优势,从当年的喜力公开赛、女子巡回赛事到后来的大师杯,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特别是男子赛事的办赛经验。在和几大国际网球组织的沟通协作上,上海有着独到的优势,毕竟这些年都在共同工作。2005年大师杯的大规模退赛,虽然一度危机ATP和上海方面承办方的关系,但通过各方共同协作的“危机公关”行动,以及去年大师杯的成功举办,反而增进了互相的了解和关系。另外,北京拥有奥运赞助商的潜在优势,但上海也有多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的中国总部。
北京,还是上海?这两个各具自身优势的中国城市,为国际网球组织的决策者,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