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供求理论和弹性理论,分析粮食丰收了为什么农民收入反而下降?

分类: 金融 |
运用供求理论和弹性理论,分析粮食丰收了为什么农民收入反而下降?
按供求理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在下图中的均衡点1达到平衡。
但到了好年景,粮食产量增加了。于是供给曲线由1的位置向外推到2的位置。如果需求不变,那么过剩的供给将迫使价格下行,知道均衡点2的位置。此时供需同样达到平衡。此时课件价格低于原来均衡点1的价格。这是一个方面。
尽管单价的降低会导致单位产量净利润的降低,但毕竟需求也有所增加,也未必导致总利润的降低。比如:5*1200还大于7*800.所以要结合下面的弹性理论来看。
粮食需求缺乏弹性,也就是说,粮食需求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由于丰收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原因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此外,对当今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也就是说上图的需求曲线其实是比较陡的。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就会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