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程序》最全面版本
(2017-11-28 10:28:08)分类: 培训/知识管理 |
知识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内外部知识的识别、创造、获取、存储、共享、应用的管理活动,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
避免因人员的流动、合作伙伴或供应商等因素导致的公司知识流失与损失,制定本规范。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外部的知识管理活动。
3 定义
3.1 知识: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可以
是组织的,也可以是个人的,包括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际知识。
3.2 显性知识: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表达的知识。
3.3 隐性知识:未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表达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
3.4 知识管理:组织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和竞争优势,对存在于组织外部的个人、群组或团体内的有价值
的知识,进行识别、创造、获取、存储、分享、传递、应用和评价的活动,确保组织成员能够随时、随
地获取所需的知识,采取正确的行动。
3.5 知识识别:公司根据目标,明确内外部存在的知识,并进行知识需求分析的活动。
3.6 知识创造:公司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增进、强化已有知识和探索新知识的活动。
3.7 知识获取:公司从某种知识源中总结和抽取有价值的知识的活动。
3.8 知识存储:公司将有价值的知识经过选择、过滤、加工和提炼后,通过某些技术手段存储于公司内
部,并随时更新和维护其内部和结构,以便用于用户访问、获取知识的活动。
3.9 知识共享:公司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来转移和分享已有知识,实现知识在人、部门、组织、区域、
国家之间有效流动。
3.10 知识应用:利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或创造价值的活动。
4 职责
4.1 知识管理部负责统筹与规划公司的知识管理工作,组织各部门评审现有的知识。
4.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公司知识管理相关的事务协调,统筹本部门的知识管理。
4.3 知识管理部知识产权组负责知识产权事务的日常管理。
4.4 各部门参与公司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以及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知识识别、创造、获取、存储、
分享、传递、应用和评价等管理,以便能在所需的范围内得到。
5 内容
5.1 知识识别
5.1.1 公司的知识是公司特有的知识,主要来源于:
a) 内部来源:知识产权,从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质量管理等各项产品与服务
活动经验中获得的知识,成功项目经验,失败项目教训,培训学习总结,过程、产品和服务
的改进结果等;
b)
外部来源:国内外标准、学术交流、专业会议、技术情报、市场信息、从顾客、合作伙伴、外部供方、竞争对手、公开知识源(政府、图书馆、互联网等)收集的知识。
5.1.2 知识管理部组织各部门依据公司目标,对已有知识和尚缺乏的知识进行需求分析,包括:
a) 根据已确定的公司业务战略和需求,确定公司知识管理的环境和战略;
b) 识别业务流程中产生知识的业务环节,识别关键知识,确定公司成长历程中所积累的知识;
c) 确定这些知识所在的位置,明确目前哪些个人和团队拥有这些知识;
d) 找出公司现有知识与实现公司战略需求所应具备的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异。
5.1.3 各部门识别来自与问题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和数据,利用业务流程分析、头脑风暴法等方法,对已
有知识和尚未具备的知识进行分析,获得公司所需要的知识及相关信息。
5.2 知识创造
5.2.1 知识管理部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知识创新氛围,鼓励公司员工加强知识交流和分享,通过实践和直
接交流获得新知识,定期组织开发设计人员和其他专业知识资深员工进行举行讲座、交流会等,加快知
识创新活动。
5.2.2 各部门推动新知识在公司范围内扩散,并将这些新知识融入到产品、服务和经营管理体系中。
5.3 知识获取
5.3.1 各部门通过对内外部已有知识的学习、理解、认识、选择、整理、汇集、分类,获取满足公司业
务所需求的知识,其中:
a) 开发设计部负责产品知识、专利知识、论文、技术报告、标准、文献、技术情报、项目档案、
开发设计经验库知识、案例、技术提案等内外部知识的获取;
b) 生产部负责工艺技术知识、设备工装维护保养、设备工装故障处理经验、生产设备技术改造经
验、采购经验、数控程序等内外部知识的获取;
c) 市场部负责市场信息、行业信息、宣传推广经验、市场细分、销售预测经验方法、顾客特殊要
求、安装维保知识、故障事例、现场处理异常经验总结、顾客满意调查方法等内外部知识的
获取;
d) 产业发展部负责对政府支持项目、政府科技政策、新产业发展市场信息、行业信息、宣传推广
经验、市场细分、故障案例、安装维保知识、现场处理异常经验总结、顾客满意调查方法等
内外部知识的获取;
e) 质量部负责质量管理工具使用、质量控制方法、检验标准编制方法、三包处理经验总结、顾客
反馈处理经验、质量问题整改措施及结果、管理体系运行维护经验、质量问题案例、试验标
准、试验测试方法、试验测试经验总结、标准用例等内外部知识的获取;
f) 知识管理部负责培训教材、提案改善、人才库、体系管理文件、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经验总结、
信息系统开发经验等内外部知识的获取。
5.3.2 各部门需将获取的知识整理分类存储,为知识共享和应用提供服务。
5.4 知识存储
5.4.1 知识管理部策划各种内外部知识存储的方式和路径,保留有价值的知识,并根据不同知识赋予不同的
阅读权限,为公司知识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和保密性提供基础保障。
5.4.2 各部门对本部门获取的知识进行筛选、标识、索引、排序、关联、形式化、整合、分类和注释等,
建立《知识管理清单》,将加工后的知识以适当的结构存储在合适的媒介中,如OA 系统、ERP 系统、
12 和13 网络共享盘、PLM 系统、文件柜、档案室等。
5.4.3 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多元化的索引和分类目录,方便使用者检索。
5.4.4 各部门根据不同知识的特性,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部门存储的知识进行更新、重新分类等,以维
护知识库的时效性。
5.5 知识分享
5.5.1 知识管理部策划公司知识共享的方式,为员工之间、团队之间提供交流平台。
5.5.2 各部门通过研讨会、培训、学习、成果发布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电子邮件、知识库在线学
习、导师制等方式进行知识共享,使员工可以随时获得所需的知识,并将公司内外部的知识,转化为员
工的内在知识。
5.6 知识应用
5.6.1 各部门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公司相关的业务过程、产品、服务中,结合具体的情况,解决实际问
题,实现公司的运营绩效,提升公司的竞争实力。
5.6.2 各部门需在知识应用过程中提出新知识的需求,促进公司员工和团队知识储备的拓展。
5.7 知识创新
5.7.1 各部门制定制度鼓励员工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自主性,鼓励员工勇于试错,并愿意承担员工创
新的风险。
5.7.2 知识管理部制定了《员工奖惩办法》和《提案活动管理规则》,开发设计部制定了《发明创造奖励、
报酬及表彰管理办法》,质量部制定了《QCC 小组活动管理表彰办法》。
6 相关文件
6.1 《员工奖惩办法》
6.2 《提案活动管理规则》
6.3 《发明创造奖励、报酬及表彰管理办法》
6.4 《QCC 小组活动管理表彰办法》
7 相关表单
7.1 《知识管理清单》
8 修改记录
版本文件更新内容摘要
1 首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