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的“徐火辉”,可笑的“超越哈佛——徐老师原典英语自学法”
(2009-11-03 16:57:52)
标签:
原典英语学习法《飘》徐火辉黄怀仁朱攸若 |
分类: 英语 |
可笑的“徐火辉”,可笑的“超越哈佛——徐老师原典英语自学法”
网上发现一种新的英语学习方法,“徐火辉原典英语学习法”,据说现在比较流行。仔细读下去,貌似《千万别学英语》的翻版,心中颇不以为然。接着找到徐写的一篇文章,《徐火辉老师教育随笔——挑刺大翻译家》。文章举了个例子,黄怀仁、朱攸若2005 年出版的译作《飘》中的一个翻译错误。是关于这段的翻译:
“Ashley,” she begged abruptly, “may I go to the train with you?”
“Please don’t. Father and the girls will be there. And anyway, I’d rather remember you saying good-by to me here than shivering at the depot. There’s so much to memorize.”
2005 版黄怀仁、朱攸若译本:
“艾希礼”,她突然向他央求道:“我送你上车站好吗?”
“请不要送吧。爸爸和妹妹都要去车站。再说,我宁愿在这里和你话别,我们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东西,你何苦到车站去挨冻呢?”
徐老师认为他们翻译错了。“I’d rather
remember you saying good-by to me here than shivering at the
depot.”
应直译为:“我宁愿记忆中是现在和我话别的你,而不是那个在站台上颤抖的思嘉。”
“翻译之后韵味荡然无存。”
“他们的英文学识足够,但他们的品位荡然无存——这就是中国的制式教育培养出来的第一流的专家——读到这种译文,你会为翻译家遗憾,甚至,为他们倍感难受。为什么?只有从来没有被他人爱过,也从来没有爱过他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爱,翻译成如此不堪。”
“翻译成这种样子,这种品位,读起来,似乎是一个老头子,老教授,向一个漂亮的小女生讨好。”
“你前面的那翻译是不对的,我可怜的大教授;也许,你真的从来没有爱过(loving),也没有被爱过(being loved),你才会如此翻译。”
看到这里,我感到好笑:至于嘛!不就是一句话翻译不当嘛,有什么大不了的?翻译工作量大而无味。原著这么厚,某些地方曲解原意,甚至看错句型,误看词义,翻译得不好,没做到“信、达、雅”,很奇怪吗?谁敢说自己的译文完美无缺?泰戈尔的《飞鸟集》,篇幅并不长,语言也算浅显。多少名家翻译过了,仔细考究,每人都有译得不当之处。更何况《飘》这种长篇小说?
自古文人相轻,概莫如此。百万字左右的翻译作品,要是徐老师能举出几百几千个类似例子,如此批判,也就罢了。但他只找出这一个失误,就怀疑原译者的品味和经历(“也许,你真的从来没有爱过(loving),也没有被爱过(being loved),你才会如此翻译。”),人身攻击,讥讽挖苦。如此苛责,是否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