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企业文化——溯源、传承、弘扬 (梦想航海)
(2014-12-14 10:04:12)
标签:
育儿 |
这是我们团队历经2个月收集编辑的企业航海文化小册子。在最后一部分是我写的故事——附录二:衣羊船长“船舶文化”专栏
梦想航海
孩提时代,衣羊站立在田埂上,面对伸向黄浦江的斜坡芦苇荡,视线穿透了青青的苇叶直达江面。清澈的江水伴随着疾风以浪头的形式不时扑上斜坡,撞击一片芦苇。芦苇在浪头的作用下倒向岸边。当浪头退却后,芦苇又倾向江面。风吹碎了浪头,点点水珠随风飘扬到了田埂,水滴如同骤雨一样,顷刻洒在身上,衣羊仍然兴致勃勃眺望江面。那是一片鱼翔浅底,百舸争流的场面,一艘艘大大小小的船穿梭江面。
面对黄浦江奇景,衣羊非常好奇的询问大人:
“船为什么会在水上漂,为什么她会航行。”
大人说:“船就是浮在水上的,摇橹、撑篙前进的。”
“左右摇摆的橹怎么会让船向前走?”
“那是船工在用力摇的缘故!”
衣羊迷惑地看着大人,大人也用答非所问的眼光看着衣羊。
“船是用来干什么的?”
“把人送到宁波去的,把货装到外国去的,是驶向大海的。”大人简单地回答。
“哪儿是海呢?黄浦江是大海吗?”
大人说:“大海在黄浦江的尽头,出了吴淞口就是大海!”
“为什么大轮船烟囱会冒烟?”
大人不假思索地说:“那是大轮船上的水手在做饭!”
“为什么大轮船上的人叫水手?”
大人说:“你真麻烦,水手就是摇橹、撑篙与水打交道的人,他们的手一直碰到水,所以叫水手!”
一连串的问题堵在衣羊幼小的心灵深处,希望求解。
欲望渐渐地变成了衣羊的梦想,衣羊依稀记得中学的图画课上什么都不会画,而把大船画得惟妙惟肖。画图老师气愤地对衣羊说,你干脆到船上去做水手吧!
可是,枉然有美好愿望也只有对黄浦江大轮船的观望,对传说中吴淞口外的大海张望。
衣羊对船舶充满好奇的求索中中学毕业了!但他没有如愿自己想了解船舶的理想。与那个时代的中学生们一样,毕业后就回乡到自己的生产队参加农业劳动。
某天,生产队买了一艘12吨水泥船。衣羊高高兴兴地开着手扶拖拉机和三位社员赶到了遥远的郊区县水泥造船厂去接船。当挑选好水泥船后,就把手扶拖拉机开到水泥船上,开始了衣羊最原始、划时代的处女航!
黄浦江上,衣羊听着老船工的摇橹声,眯着眼睛眺望在江心航行的海轮,看着气势磅礴的高大船体,再对比自己的水泥船,那简直是天上人间!衣羊对海船的了解欲望更加强烈了。
邻居大哥在远洋船上做大副,某天他的船远航回到上海,停在黄浦江心浮筒上,在他的引领下衣羊第一次踏上了海船的甲板,在眼花缭乱的驾驶台半懂不懂地听他讲如何开船。大哥说,海船的驾驶台上的导航仪器的开关比飞机上的开关还要多。
冥冥之中衣羊感觉与船舶非常有缘,衣羊还正想成为大船的驾驶员。
峰回路转,“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机会来临,衣羊高兴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临场发挥超常,最后出人意料被录取了。还歪打正着,居然被大连海运学院航海系录取了。和邻居大哥读的一个专业,从师的又是同一群航海老师,吃得都是同一锅北方金灿灿的窝窝头和玉米糊糊粥。上海的公平路码头“长山”号客轮徐徐离开码头,她把衣羊送上了海洋。看着驾驶台上晃动的人影,幻想自己将来也是这样骄傲地被乘客们密集关注。
衣羊努力学习船舶原理、航海驾驶、天文地理、无线电导航、船舶配载、航海法律法规等复杂的航海理论知识。
课余时间在单杠上翻滚锻炼,在浪木上行走,身体练得很健壮,为航海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当大学毕业时,衣羊被远洋航运公司录取了。
小时候在黄浦江边的疑问渐渐得到了解答,小时候的想象变成了知识,小时候开大船的理想成为了现实。如同龟裂土地被浇水、饥饿的肠子填上米饭,衣羊把航海专业知识囫囵吞枣般吃进肚子里,然后像牛反刍一样,再在未来航海生涯中慢慢消化。
衣羊拿起了被褥、带着项上灌满航海知识的脑袋走出了校园。站在学院大门凌水桥上深情地回眸校园,自言自语吐出了曾经和同学的约定:
“不当船长绝不回到母校!”
就这句话,到了远洋船舶后成为了衣羊的努力方向,使衣羊树立上了发奋航海的信心。也成为了衣羊的想回校的心理负担。
每当船到大连,衣羊就不敢回到母校看看老师,因为衣羊还不是船长!
终于,20年后衣羊站在航海职称的顶峰——高级船长,实现了衣羊航海的梦想。当母校建校100周年之际,衣羊回到了母校,回到了凌水桥,看着风景美丽的大校园,寻到了自己住过的宿舍。此刻,衣羊才动情的说出了自己感恩母校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