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航海科普:远洋那些事 |
“雪龙”号脱困技术分析
先声明本文仅是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根据本人航海经验以及船舶冰困后的环境所分析得出的结果,不是马后炮,但未免有点主观臆断,但给航海人员有借鉴、参考和评论。
在南半球气旋内核是上升气流,受到地球偏转力的影响,南半球的气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气旋位移的时候与北半球截然不同,大部分气旋是从西南方向移动到东北方向。
根据中央台播音员叙述西风劲吹后才是脱困窗口。如此,“雪龙”号是左舷受风,其船舶又是向右舷转向,向东南方向突围。
国人在这几天的担忧中“雪龙”号冰困,实际上也是种情况,冰与“雪龙”号连为一体了。 “雪龙”号实际上就是“一块冰”了。
西风劲吹后,“雪龙”号左侧冰融化了,在远离船舶右舷的冰块也随风融化和漂移了。恰恰在船舷边上与船为一体的冰没有融化,移动的冰块绕过凝固船舶的大冰块向船前、船后漂移,在逆风方向出现了一个类似空气负压的环境状态。船舶在负压下会产生向走漂移的现象。而绕过船体的冰又会在右舷附近汇聚在一起,成为一股力量向右舷挤压。
由此,冰块以强大的横向力推动船体向来风方向移动,船迎风方向移动了。逆了人们 “船一定向下风向漂移”的常规思维。
这只能在冰区出现的情况,船舶在非冰区停留时虽然流体也会产生类似情况,但流体形成不了类似冰区船舶逆向移动的现象。。即使存在这种情况,船舶强大的主机动力完全能够克服。所以,冰区航行和非冰区航行考虑的船舶操纵截然不同!
因为右前方500米左右有一个小冰山,在受到冰层的围困后,船舶的转向旋回直径也大了。因此,当船舶向右转向时就会触碰到冰山了。不过,请不用担心会让“雪龙”号成为“坦泰尼克”号第二。因为“雪龙”的船头可以撞击冰山的。而且可以在冰山的外围冲击、后退清扫前后浮冰,达到在有限的浮冰内适合调头操作,顺利向右转向的目的。
采取这种操作时,船长还必须考虑将自身船体结冰的冰甩掉。因此,操纵船舶应该“摇头摆尾”,还得故意擦着坚硬的冰山边缘把凝结船体的冰蹭掉,这样才能解决后顾之忧,把笨重的船体减少重量,也增加了灵活操纵的能力。
另外,在这种环境下操船摆脱困境时因为向右动舵转向,由于在海面存在固体浮冰,与流体也不一样,所以船舶向右转向时,船首旋转如同“赶羊”行舟,要挤走浮冰,船转向很慢,而船尾却向左大幅摆动,加剧了整个船体向上风舷移动速率,这点船长也得考虑的。总之,船转向完成后基本上没有问题了,带在船体上的冰块很快在逐渐加速的船速下与外面的浮冰摩擦后,掉的精光。
船舶在冰区操纵是一门专业的技术,在教科书写的比较笼统,而我经过数次冰区航行后也累积了冰区航行经验。数次在北欧冰区航行,我惊讶的发现船体水下部分被浮冰蹭的铮亮,船体水下的防腐油漆全部被浮冰蹭掉了。
以上分析,请各位内行人士给予补充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