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低碳生活
(2010-03-31 20:15:46)
标签:
杂谈 |
如何低碳生活?
公路越发达、道路越拥堵,成了现今世界的难题。汽车在城市的道路上堵死开不动了,车主还发动机开着燃烧汽油。城市过度的景观灯装扮了城市的美丽,但原本大自然璀璨的星空被城市的灯光淹没,除了满足人类视觉感受外,夜空散发的灯光又让人能得到多少实惠?大量的能源被无端地浪费了。
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了地球创伤百孔,气候也渐渐变暖而影响人类正常的生存环境了。环保的意识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而创意很多节能环保、又能满足现代人欲望的要求。诸如:在上海即将开幕的shi博会,就以大量的环保设备演绎人类对大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大容量的电池大巴士体现了低能耗、低排放的环保理念。太阳能、风能的利用减少了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等等!
引伸到家庭,目前也有了所谓“零排放”的电瓶车。小巧玲珑的电瓶车大有取代燃油发动机的摩托车和燃气助动车趋势。我发现非机动车道上奔跑的省力电瓶车日益增多。
自行车安装补充能源的电瓶加上电动机就成了大众喜欢的交通工具了。在目前城市小汽车、私家车越来越多,公路越来越堵、开车代价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不失实为理想的代步交通工具,尽管没有那些豪华的私家车舒服,但让人感觉了真正自行的魅力。
我很少开车上班,私家车作为星期天出去兜兜风、去往超市采购或远足近郊、上海附近江浙游览点之用。从我做起不要再给拥挤的道路上添堵,尽管自己不开车对于总体交通流量起不到什么作用,不过假如都有我的想法或许道路就不会这么堵了。
初期,我乘地铁六号线到公司上班。由于地铁铁板般的时间间隔,让我感到不爽。加上两头还要走大约6-8分钟的路,地铁车厢内不分男女人体接触,你挤我挤的。乘地铁都是生人熟面孔,巧合的好像双方约好出门时间,天天见面却永远不理不睬,有些还脾气粗暴经常听到龃龉,整个车厢变得非常沉闷,就不太乐意了。
其次,乘地铁出行每天都变成“土行孙”钻进地洞需要过了半小时才能从“地狱”深处出来,然后随着人流蜂拥而出,才在地铁出口的电梯升起后慢慢见到阳光。仿佛人鬼生活!
最近还shi博会加强安保,带的东西要被X光透视,把包内的隐私完全暴露保安人眼里,你面对国家的法律除了服从更多的无奈。
好了,我还是退回20年前的生活吧!买辆电瓶自行车罢了,骑了电瓶车上班在非机动车道上还能放野眼,看看早上公园内的老男老女们伸手弯腰、揉腰跳起交谊舞,别有风味。中国目前道路是为汽车设计的,很多马路还没有非机动车道,即使有,也是崎岖的山路高低不平,每天经过的东方路非机动车道上都有交叉小道的斜坡。因此,政府对发展低碳还得不到利益方的支持,非机动车上路的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市区道路骑自行车地位底下,当然骑车绝对是练习杂技,如果没有一点真功夫请不要上路。
电瓶车比起汽车、摩托车环保,不会排放尾气。但它不是零排放,至少是低排放。每天回家充电需要电厂能源支撑,电瓶车严格意义上说仅仅是集中在电厂排放“尾气”的“机动车”。你看吴泾热电厂、外高桥热电厂的烟囱排放的白色气体就有我电瓶车排放的尾气。
电瓶车有限的动力足够让你上下班一个来回。这个已经被我几个月的实践证明了。
今天我有事外出,没有考虑到路途遥远的距离,贸然骑了电瓶车从shi纪大道附近的公司出发,摆渡到了杨浦、虹口,再沿着苏州河到了黄浦、静安、长宁、徐汇附近的番禺路。去路没有影响一路高歌猛进,走了大概40公里路。但从番禺路办完事出来,电瓶车骑到徐家汇的斜土路,就没电了。不得以,我只能通过体能转换车能了。电瓶车有电如同兔子跑的飞快,没有电了就变成了乌龟奇慢!小牙盘传动再用力也骑不快。
就这样,我骑的一身臭汗,头发也能绞出汗水。本来可以从周家渡过江,现在开世博会,轮渡站没了,只能南码头市轮渡过江兜远路了,骑的精疲力竭。
我实在骑不动了本来想租辆小车连人带车一起运回家,可想到为了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理念,我还是放弃了,宁愿以自己的动力去实现低碳生活,推着电瓶车回家。
从电瓶车没有电开始,我整整花了2.5小时才从徐家汇回到浦东的家中。我对电瓶车的钟情,骑电瓶车的执着会感动你吗?
到了家里我还得补充能量、洗澡,冲洗汗渍渍的身体。这样我还得点燃煤气。
唉!如何才能真正低碳生活我也没有头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