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风景如画
曾经在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运学院)学习了四年,然后28年间断续去了大连,基本上对大连的感念还是停留在先前。我现在是作为船长靠泊大连,在远离大连中心城区很远的大窑湾,而且集装箱船舶靠泊时间只有7、8小时,没有时间和机会。但是心心念念一直惦记学习、生活过的大连。
大连让我度过了读书的黄金青年时代,大连让我从大陆走上了大洋,大连是我开始海员生活的七点!读者不要认为我写错了。这“七点”就是青年时代啊。一代伟人说过年轻人就是7、8点钟的太阳,何况“七点”就是“起点”的谐音。
当年有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在大连流传,也让整个大连人感觉非常亲切。这首歌就是《大连好》。我寻觅了许多时间还想听听。此次到了大连去往母校还和同学们一起谈起这首歌。这首歌似乎激励我们在北方一个海港城市一直待下去。
大连好,真的好吗?第一印象在我脑海中,就是进校的第一顿午餐。从江南水乡来的我,每天吃的都是白花花的籼米饭,硬是硬了一点,但在那个年代凭粮票吃饭还能满足食欲。当我报到完毕进入学生食堂吃饭的时候,食堂阿姨、大伯们笑嘻嘻、乐呵呵地拿出了金灿灿的、样子尖尖的,底部有一个小洞洞的锥形体的食物,还冒着蒸汽,一股香味扑鼻。
在乘船长途奔波后来到学校已经饥肠辘辘了,闻到了香味更是馋液欲滴了,拿了一张学校发的就餐票,排队拿到了每人一个的食物,阿姨、大伯告诉我这就是大连“窝窝头”!
有生第一次吃窝窝头,咬一口在嘴巴里面滚动几下马上得出结论:这玩意儿远看像蛋糕,吸引人;近看如数学几何体,让我马上想到了计算体积的公式;在舌尖上毛糙,在食管中难咽;噢!窝窝头就是这样的。由此,我马上想到了36小时之前,不!昨天晚上在客船上的最一顿米饭。难道我到大连就和米饭告别了吗?此后,我们的主食就是窝窝头,要不就是混合粉的大馒头,就是白色的精粉大馒头吃到也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
后来,每天上课,每天饿肚子下课,也就不管食堂内供应什么了。窝窝头渐渐变得可爱了。人为食为天,在无奈的地域食物环境下,我的肠胃咽变得“北方”了。
我亦喜爱大连,大连的街景、大连的海边,这些都是我课余时间和同学一起浏览的地方了。在自己学校的海滩边上,我们下海了,在大海中双臂搏击,然后驶帆到远在海天线附近的老碥岛,那时我俨然成为了一个大连人了。
当然,还记得当年的红红的国光苹果和青青的“印度”苹果。
28年过去了,趁着母校100周年校庆,我回去了。飞机从东海之滨的浦东机场起飞,一个半小时替代了过去36小时客轮航行。当徐徐降落后我再也认不出当年的大连了。大连变得更加美丽了,还有海滩更让人回味无穷了。
在学校碰到了很多留校的同学,他们都是海事大学的教授了,还有几位都是副校长了。同学见面没有职务,大家欢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当年的窝窝头!
而让我感动的是我碰到了当年的老师、前海事大学的党委书记。
老师见到我的第一句话:“你回家了!”
是啊!我在28年在大洋上飘荡后,终于回家了,回到了母校。
当年的那首歌重新在我耳边响起了:
大连好,大连好,
渤海捧出珍宝。 港连港,澳连澳, 好似颗颗明珠闪耀。
望不尽,望不尽桅杆如密林,数不完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朋友们携手四方来,人人都夸大连好。朋友们携手四方来,
人人都夸大连好。
大连好,大连好, 大连山欢水笑。 新城市新面貌,
好似一簇春花开放。 望不尽百花园装点新街道, 数不尽,数不尽高楼耸云霄。 幸福的生活劳动创造, 明天大连更美好。 幸福的生活劳动创造,
明天大连更美好,更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