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食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王府井东方新天地底层的美食街,一直是我认为北京能找到最好的吃饭去处,齐全,丰富,温度合适,价格有多种选择,味道基本都不错.最近新开的食通天一条街,更是添加了多个品种,逛街逛饿了,一般是不会离开那里去别的地方吃饭的.
昨天去试了一下那里的字号叫"百胜小厨"的新加坡风味,点了咖喱鸡,肉骨茶以及海鲜沙嗲炒米粉,味道较之另一头的荷花泰国菜要来得清淡自然,肉骨茶配合香米,味道倒是十分独特,经服务生介绍,其中加入了名贵药材,因此芳香而无肥腻.

好的说完了,现在挑一把毛病.
图片所示,这是沉在肉骨茶里的一坨大蒜,明显是将整头的蒜直接拍开放在汤里的,"全须全尾",连根都在,我不禁有些疑惑,于是唤服务生来问,她说"我去问问师傅"从此不见了踪影.我纳闷了一刻钟,忍不住叫来了一个穿黑衣拿文件夹像领班的女生,我指着蒜头问她为什么连根都不去掉,她想了想,说新加坡人吃蒜都是这样做的,和中国人不一样.
经过我仔细的查证,大蒜和其他植物一样,是土里长的,这个土,也是要施肥的--现在多用的是化肥啦,所以,根系上有化肥残留是很正常的;就算是纯绿色大蒜,也要施农家肥,也就是那个...洗得再干净,也不应该保留.另外,中国人都知道,大蒜在使用的时候,还是应该剥皮的,剥皮后或者切片,或者拍碎成泥,像这样粗粗拍开,连根带皮地使用,恐怕是不够科学和精致的,遇到如我一样讲卫生的食客,难免受到质疑;而服务生和领班的态度,也略显生硬和对新加坡了解的生疏,我想,这都是不利于这家店的发展和生存的.北京纵然有很多心不细,大大咧咧的客人,但也应该仔细地对待他们,否则有朝一日大家都慢慢变得讲究了,再解释说"新加坡人都吃大蒜的根",就要闹笑话,传开来,恐怕要关门歇业了.
其实想想,这头蒜不应该出现在这本来已经容量有限的碗里,实情大约是:大锅熬炖肉骨茶,厨师野蛮操作将本应细作的蒜头直接连根抛入,一般盛出的时候是不会舀到这奇形怪状的蒜头的,不幸的是,我的碗里就有.该店应该对厨师进行批评教育,或者对服务员加强口才的培训.
总之,我是不会再去了.